第 11 句因包含“堯,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第 26 句因包含“冰釋”,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冰釋
第 37 句因包含“初度”,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初度
第 49 句因包含“青陽”,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青陽
第 50 句因包含“桑榆”,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桑榆
第 57 句因包含“微之”,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微之
第 103 句因包含“庶幾”,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庶幾
悔賦 明 · 李潤慶
 出處:崇德齋先生遺稿卷之二
事幾多端,在無形萬變。
關(guān)二氣動靜,紛應(yīng)感迭見。
道寓斯而歘及,全厥初之本善。
守善之蓋寡,悔隨事萌起。
淳漓不一,嘆羞蹈之至此。
人人斯非無過舉者有幾。
機雖動而儻覺,要補苴罅漏。
慢毫釐而一差,致千里大謬。
涓涓濫觴,終取羞而莫救。
禁防未然,初何自而來疚。
不遠(yuǎn)而致虞,庶收功于終吉。
悟些萌而入無,忽瞿然而能復(fù)。
能覺允蹈,渙宿諾冰釋。
畏難不決,判圣狂于咎刻。
無過無悔,固哲人全德。
元氣交運,何一息之或迷。
純一難得,吾猶取夫既過而提撕
然文外而益過,撫縹帙而遐稽。
懲始敗于初度,仰組居之能改。
萬象惟新,確典刑不殆。
黃發(fā)而呈憤,嘉誓言之著悔。
日月之愈邁,光青??于萬代
秋風(fēng)濟河,懔壯心之始摧。
悟耽仙其既晚,詔輪臺疚悔。
雖莫覺于青陽,能自艾桑榆。
本心之未泯,實端緒之難渝。
情瀾而有異,縱未免夫做錯。
中道而致察,何變化之無則。
緣危微之不一,昧吉兇所在。
惟絢過而不返,卒流失而善背。
才然疑而莫辨,已厥德之蕪穢。
既有過而必悔,茍能悔則毋吝。
端倪之所發(fā),揭昨非而必盡。
悔悟有道在上下其奚異。
噫政舉之過累,必害及于遐邇。
禍敗之隨至,非一士之可比
然不遠(yuǎn)而迥覺,盍動念懷恥。
茍?zhí)柽^而戒后,自日反于于理。
日月中天,非暫蝕之可沮。
鯫生之多悔,曾折臂于過舉。
圣訓(xùn)自補,慮妄及于司牧。
雖鮮過而寡悔,倘一政之或差。
恐累過而不悔,孰厥終之可追。
規(guī)戒圣徒,徵在昔而為詞。
座右而當(dāng)箴,且自警而自治
人心之感紛不一兮,慮善而靜斯無過兮。
從欲而遷過自我兮,有過必悔貴速已兮。
燁燁年光不我俟兮,過悔相尋百年有幾。
知過而悔,善端自出。
過而不悔,曷瘳其惡。
能思而悔,全其所稟,庶幾一日無過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