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句因包含“乞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乞火
三月六日。為趁湖亭花事冒雨騎行湖口。有一船風流下。舟上一人。疑有篷下熟睡者而不可問。夜宿湖亭。夢李士復論文甚洽。次早舟便。得士復書。言自楊根舟行。路聞余當舟歸湖舍。戒船人遇船即告。而竟無來船。獨南岸騎馬行者。遠莫辨為何人。夜抵德湖。始聞余陸行。知南岸騎馬客為余。甚以為悵云。且書中有閉篷少睡之語。余得書。亦知篷下熟睡者士復。而夜夢是得書兆也。不覺悵然久之。士復于其夜舟中乞火作此書。又見謂此事不可無詩以記。令余倡之。余謂士復此書。字字皆詩。何必作詩。而至于前夜之所夢見者。即是宛然一士復。亦何不為真會。而今區(qū)區(qū)追悵相失乎。仍請以書代詩。以夢會為真會。然猶心久怦怦不能已。為作長句以寫此懷。兼以示士復。蓋士復前書書是詩。而仆之今詩詩是書也。未知士復以為如何 清 · 申靖夏
 出處:恕庵集卷之四
雨意不能我行,風色不能我行。
我今何事走風雨,開落正與花時爭。
忽逢湖口有船過,雨中篷屋受風斜。
脫巾篷底熟眠人,不敢高聲誰何。
馬行舟動忽相失,沙雁汀鳧共滅沒
歸臥湖樓雨聲絕,照壁燈火恍惚
夜夢見君朝得書,云在東淮舟中歇。
沿江石棧騎馬子,不以君看作畫視。
書多紙長犯深更,繞村乞火雞犬驚。
我得君書一悵然,恨不飛去歡相迎。
平生山水友朋,苦癖濃情難重輕。
誰知造物相猜,此樂終難一處并。
尋常峽口遇過舶,太半鹽商與米客。
有詩無和空自吟,有酒無酬還獨酌。
江花亦已一半飛,江月欲減三五輝。
此時戀君意正多,獨立湖樓發(fā)浩歌
我欲作詩寫此懷,恐比君書無以加。
只付思心西流日夜滔滔達漢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