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璠玙”,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璠玙
第 10 句因包含“子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子淵
第 23 句因包含“理窟”,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理窟
第 27 句因包含“四老”,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四老
第 41 句因包含“鶴蓋”,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鶴蓋
第 45 句因包含“稽古,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稽古力
第 49、50 句因包含“傳家,物,青氈”,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傳家物
第 49 句因包含“無,長物”,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無長物
第 63 句因包含“妍皮,癡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妍皮癡骨
第 69 句因包含“四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四民
第 79 句因包含“唾手”,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唾手
第 79 句因包含“青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青紫
第 114 句因包含“方寸”,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方寸
第 119 句因包含“堯,舜”,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堯舜
第 138 句因包含“韋弦,佩”,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韋弦佩
元日示孫阿鞬六十韻 元 · 王惲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秋澗集卷三
璠玙重寶,就器須磨鐫。
杞柳凡木矯揉杯棬。
人雖物之靈,學則全其天。
蛾子積大垤,禮經至言。
多學卓有立,孔門子淵。
吾年八九歲,入學鄉(xiāng)校間。
外傅善誘,汝曾吾勉旃。
暮觀子夜后,晨讀霜月邊。
日課字三百,熟誦半千。
十三至十六,詩賦全篇
十九學蘇門,遂親經史筵。
潛窺義理窟,弄筆翩翩。
遺山紫陽翁,鹿痷暨神川。
四老鑄頑手,誨我兩端。
騰口獎藉孺子足觀。
自后努力,已為家務纏。
隨復就力列,一身微官
道德初心,聰明目前。
歲月不我與,齒豁童其顛。
猶能致祿位,分持憲司權。
出入鶴蓋陰,紫袍金帶鮮。
舉家不識啼饑與號寒。
政自稽古力,汝曾極周旋
切誡習刀筆,由來儒冠
傳家無長物,臨終青氈。
有書五千卷,大半親手編。
三世白屋,辛苦天所憐。
多財秖益愚,讀書希賢
遺訓毋此替,我目瞑下泉
汝生今十歲,小字名阿鞬。
貌端娟且靜,氣吐清而圓。
妍皮癡骨,了不一錢。
致身文學中,不負三輩傳。
后事實汝責,窠雛望飛鶱。
四民士為貴,六經學之原。
身安得所師,志節(jié)先強堅。
憤悱時敏,效習心眼專。
人十已則百,人眠已不眠。
事業(yè)一燈苦,聲華四方喧。
唾手青紫,如拾地芥焉。
子孫丐華澤,其祚將綿綿。
但見讀書貴,但知讀書便。
重則復其家,輕則雜泛蠲。
不見編戶氓,差徭相煎。
里胥徵斂急,追呼到推牽。
汝若學不立,非農即商??。
更下作奔趣,為人執(zhí)弭鞭。
爾雖士夫裔,所習失之偏。
不學常流,學者高軒。
我嘗感時輩,貴賤難相攀。
何啻龍與豬,過甚霄壤懸。
子孫下愚,門戶凋殘。
或秪為士子終身尚高閒。
向來徵斂暴,略不相為干。
近多置書家,萬卷好看。
來者一讀,非貿即棄捐
人果好學,方寸如廢田。
良苗復何有,茅塞荒煙。
皇皇七篇書,義利何昭宣
等人耳,有為差肩。
我家徙鄘衛(wèi),將近二百年。
素業(yè)農與儒,宗族蟬嫣。
囑汝善繼述,可光新舊仟。
我老不足法,汝曾言不刊。
念茲復在茲,敬之若銘盤。
力學稚齒,收功匪難。
幼成天性,習慣自然。
所以昌黎公,恩義我奪遷。
愿汝事斯語,佩服韋弦
我文多漫與,此詩不可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