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紀(jì)元季秋朔,黃子始縱嵩洛轡。
孟冬十日返任城,小蓬萊閣騰墨戲。
河聲岳色太行影,名僧(古涵。)勝友⑴生徒侍(東里書院諸生。)。
明窗澹墨鬒須眉,靈境霅然圖廿四。
四百馀碑多矣哉,四十馀日千載事。
既窮巖壑搜奧曠,廣尋塔廟抉幽懿。
偶然風(fēng)雨有追逐,畢竟山靈難吝秘。
計(jì)從褚武畢阮翁,石華絢爛乾嘉際。
秋庵薄宦足力健,嵩岱之游最翔恣。
閒情兼為畫山行,古抱原因訪碑至。
我生游跡未至嵩,心向往焉中道躓⑵。
中州翠墨獲頗多,薛書信行碑尤異⑶。
陳留走訪嘉祐經(jīng),掀出泥涂照黌肆⑷。
蘇門蘇跡涌金亭,福以遺山詩刻麗⑸。
虎關(guān)龍門惜未到,況欲窺搜中岳翠。
先生粉本昔曾見(曾于楊石卿處見之。),披圖更補(bǔ)吾游墜。
云山幽興尤起予,盧鴻草堂香山寺。
秋庵固是不羈人,書律專摹兩京隸。
畫理還能越文沈,詩情亦復(fù)追朱厲。
嵩岱兩游皆有圖,嵩游圖外還存記⑹。
精神嫥壹道妙轃,筆墨超遙化工寄。
慰哉嵩頂竟未陟,倘有貞珉遁荒翳(記中未得碑尚不少。)。
古人作事與后殊,特鑿奇文錮幽閟。
究竟欲傳欲不傳,蒼茫不解當(dāng)時(shí)意。
我來春明才幾日,友朋雜遝諏文字。
軍書得失頗頻聞,酒杯冷暖誰相計(jì)。
竹朋藏冊經(jīng)幾年,耆古同心快披視。
海王村后孫公園,更約來朝共譚萟。
⑴ 王香塍、武虛谷。
⑵ 丁亥同亡弟子毅規(guī)游嵩山,因子毅道病止。
⑶ 在汴梁得宋拓薛少保書《信行禪師碑》,海內(nèi)孤本也。
⑷ 陳留學(xué)嘉祐石經(jīng)二石反仆地,余屬教官扶樹之。
⑸ 蘇門山有坡書「涌金亭」三大字,余所得乃覃溪珍秘物。遺山詩刻亦古拓,翁氏合裝為巨軸,題記滿幅。
⑹ 嵩游有日記,岱游亦必有之,但未見傳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