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唐 羅隱 833 - 909 一首元陽子 一首 皎然 720 - 800 一首 貫休 832 - 912 一首 陸暢 一首 宋 周靜真 一首張獻(xiàn)民 一首 曹勛 1098 - 1174 二首 沈遘 1028 - 1067 一首 王十朋 1112 - 1171 二首 蕭立之 1203 - ? 一首 趙崇鉘 一首 邵雍 1011 - 1077 一首 釋了惠 1198 - 1262 一首 陳著 1214 - 1297 二首 明 徐渭 1521 - 1593 一首張萱 1558 - 1641 二首 成石璘 1338 - 1423 一首 文彭 1498 - 1573 一首 樸承任 1517 - 1586 一首 權(quán)五福 1467 - 1498 二首 李光胤 1564 - 1637 一首 李廷馨 1549 - 1607 一首 李民宬 1570 - 1629 一首 李湜 1458 - 1488 一首 李荇 1478 - 1534 一首 | 三四同居共一室,一二夫妻為偶匹。 要假良媒方得親,遂使交游情意密。 玉京真子名太一,因服日華心如日。 此心不許世人知,只向仙宮未曾出。 山童貌頑名乞乞,放火燒畬采崖蜜。 擔(dān)頭何物帶山香,一籮白蕈一籮栗。 燕山雪花大如席,馬上吟詩無紙筆。 他時(shí)若遇隴頭人,折寄梅枝須一一(《宋舊宮人詩詞》)。 ① 按:此詩《宋詩拾遺》、《永樂大典》互見,詩多寡不一,今重加編次,各注出處。 撇衣秉火捫石入,路硬磽確黑如漆。 窮深⑴不見瞿硎生,洞中依舊石藏室。 ⑴ 原作身,據(jù)《宋詩紀(jì)事》卷二○改 一二三四五六七,行年臨之如電疾。 只將香火對(duì)清閑,古井無波應(yīng)委悉。 城中暑雨方郁陶,城外秋風(fēng)已蕭瑟。 下馬解衣高枕眠,惟恐祠官報(bào)歸日。 憶昔洛陽花盛日,品第況逢歐六一。 姚黃一品價(jià)無雙,更有左花千葉密。 二千年前血滴滴,今日分明重指出。 所生父母知不知,一二三四五六七。 隨意提攜容易率,相約明朝更今日。 太白盡可詩百篇,堯夫卻有四不出。 犀刀割水那能一,伯勞燕子難辭匹。 東來一雁破胡云,舉頭微見長安日。 溪邊一室才容膝,泥飲高陽嘗滿室。 園公亦是叔明家,為報(bào)徂徠逸有七(園有七逸臺(tái)。)。 燈前搔背因捫虱,小婦持杯澆?筆。 伴月飛來何處秋,多情獨(dú)奏湘靈瑟。 堂前空夢老萊衣,嶺外難懷陸子橘。 年過半百桑榆晚,喜一亦復(fù)兼懼一。 深情常念反哺烏,浮世翻慚處裈虱。 事親日短事君長,所以古人知愛日。 為臣既未能致身,為子又何曾愛日。 于忠于孝俱無成,嗚呼那得有其一。 木葉盡脫冬十月,寒向穹窒同入室。 騷客各裁送秋詩,固不是戒酒時(shí)節(jié)。 青眼且留堂上賓,白醪為餉門前卒。 本欲結(jié)歡翻被猜,人間此事固非一(是日。饋門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