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首:蜀本、楊本、董本、全詩作小字。 蟆,蚊類也。其實(shí)黑而小,不礙紗縠,夜伏而晝飛,聞柏?zé)熍c麝香輒去。蚊蟆與浮塵,皆巴蛇鱗中之細(xì)蟲耳,故齧人成瘡,秋夏不愈,膏楸葉而傅之(膏:謂把楸葉搗碎制成膏狀之物。),則差。 蟆子微于蚋(蚋:見卷2《書異》注。),朝繁夜則無。 毫端生羽翼,針喙噆肌膚。 暗毒應(yīng)難免,羸形日漸枯。 將身遠(yuǎn)相就⑴,不敢恨非辜。 ⑴ “將身”句:謂自己從京城遠(yuǎn)道而來通州,受蟆子叮咬之苦。 引用典故:系虜 白馬雙旌隊(duì)⑴,青山八陣圖⑵。 請纓期系虜⑶,枕草誓捐軀(枕草:謂刻苦自勵(lì),發(fā)奮有為。)。 勢激三千壯⑷,年應(yīng)四十無。 遙聞不瞑目,非是不憐吳⑸。 ⑴ 白馬:古代兇喪輿服?!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guān),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jì)?。子?jì)爰聪殿i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迸狍S集解引應(yīng)劭曰:“素車白馬,喪人之服也?!彪p旌:唐代節(jié)度使領(lǐng)刺史者出行時(shí)之儀仗。唐李商隱《為懷州李中丞謝上表》:“賜以竹符之重,遂使霍氏固辭之第,早建雙旌。”徐烱注:“雙旌唯節(jié)度領(lǐng)刺史者有之,諸州不與焉,今則通用為太守之故事矣?!眳螠厮狼盀楹庵荽淌?,故云。 ⑵ 八陣圖:古代用兵陣法之一?!稌x書·桓溫傳》:“初,諸葛亮造八陣圖于魚腹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溫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卑岁噲D之遺跡有多處,世人莫能辨之。 ⑶ “請纓”句:《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nèi)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眳螠刎懺暌愿笔狗蠲鍪雇罗?。 ⑷ “勢激”:《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溟也,水擊三千里?!?/div> ⑸ “遙聞”二句:《三國志·吳志·孫堅(jiān)傳》:“堅(jiān)曰:‘卓(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蜀路危于劍,憐君自坦途。 幾回曾啖炙,千里遠(yuǎn)銜珠。 野性便荒飲,時(shí)風(fēng)忌酒徒。 相門多禮讓,前后莫相踰。 引用典故:芭蕉身世 勞動(dòng)諸賢者,同來問病夫。 添爐烹雀(一作搗雞)舌,灑水凈龍須。 身是芭蕉喻,行須筇竹(一作竹杖)扶。 醫(yī)王有妙藥,能乞一丸無。 引用典故:五馬 舊托松心契,新交竹使符。 行年同甲子,筋力羨丁夫。 別后詩成帙,攜來酒滿壺。 今朝停五馬,不獨(dú)為羅敷⑴。 ⑴ 前章所言春草,白君之舞妓也,故有此答 引用典故:巢梧 斥鴳 鳳雛 五色憐鳳雛,南飛適鷓鴣。 楚人不相識,何處求椅梧(椅:今名山桐。梧:即梧桐。)。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安能與斥鴳,決起但槍榆。 引用典故:仙舟 弦歌宰 游夏 側(cè)聽弦歌宰,文書游夏徒。 故園欣賞竹,為邑幸來蘇。 華省曾聯(lián)事,仙舟復(fù)與俱。 欲知臨泛久,荷露漸成珠。 引用典故:谷名愚 樵風(fēng) 聞就龐公隱,移居近洞(一作澗)湖。 興來林是竹,歸臥谷名愚。 掛席樵風(fēng)便,開軒琴月孤。 歲寒何用賞,霜落故園蕪。 引用典故:洪爐 連鰲 戶盡懸秦網(wǎng),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獺祭,只是縱豬都。 點(diǎn)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 賈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爐。 素練風(fēng)(一作如)霜起,蒼鷹畫作殊。 ?(荀勇切,竦也)身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 絳旋光堪擿,軒楹勢可呼。 何當(dāng)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簡易高人意(一作體),匡床竹火爐。 寒天留遠(yuǎn)客,碧海掛新圖。 雖對連山好,貪看絕島孤。 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壺。 柳影含云幕(一作重),江波近酒壺。 異方驚會(huì)面,終宴惜征途。 沙晚低風(fēng)蝶,天晴喜浴鳧。 別離傷老大,意緒日荒蕪。 ① 吳曾漫錄云:“顧陶類編題作《倦秋夜》?!?/div> 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一作遍)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一作飛螢自照水,宿鳥競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引用典故:楚大夫 秦公子 江漢山重阻,風(fēng)云地一隅。 年年非故物,處處是窮途。 喪亂秦公子(王粲本秦川貴公子),悲涼(一作秋)楚大夫。 平生心已折,行路日荒蕪。 行色遞隱見,人煙時(shí)有無。 仆夫穿竹語,稚子入云呼。 轉(zhuǎn)石驚魑魅,抨(聘平聲,彈也)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樂,似欲慰窮途。 引用典故:置驛 楚岸朔風(fēng)疾,天寒鸧鴰呼。 漲沙霾草樹,舞雪渡江湖。 吹帽時(shí)時(shí)落,維舟日日孤。 因聲置驛外,為覓酒家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