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吳均 469 - 520 一首張正見 一首 王臺卿 一首 王融 467 - 493 一首 唐 元稹 779 - 831 一首孟浩然 689 - 740 一首 李白 701 - 762 二首 徐九皋 一首 王建 767 - 831 一首 田娥 一首 元 劉基 1311 - 1375 二首明 陳子龍 1608 - 1647 一首高啟 1336 - 1374 一首 成伣 1439 - 1504 一首 王九思 1468 - 1551 一首 胡應麟 1551 - 1602 二首 郭之奇 1607 - 1662 二首 釋宗泐 1317 - 1391 一首 阮大鋮 1587 - 1646 一首 黎彭祖 1629 - ? 一首 清 吳光運 1689 - 1745 一首 | ① 近制:西邊每擒蕃囚,例皆傳置南方,不加剿戮,故李君作歌以諷焉。 引用典故:冤禽 邊頭大將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鶻。 但逢赪面即捉來,半是邊人半戎羯。 大將論功重多級,捷書飛奏何超忽。 圣朝不殺諧至仁,遠送炎方示微(一作懲)罰。 萬里虛勞肉食費,連頭盡被氈裘暍。 華裀重席臥腥臊,病犬愁鴣聲咽嗢。 中有一人能漢語,自言家本長城(一作安)窟。 少(一作?。?/span>年隨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沒。 天寶未亂猶(一作前)數(shù)載,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禍作邊防危,果有豺狼四來伐。 蕃馬臕成正翹健,蕃兵肉飽爭唐突。 煙塵亂起無亭燧,主帥驚跳棄旄鉞。 半夜城摧鵝雁鳴,妻啼子叫曾不歇。 陰森神廟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荊棘深處共潛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騎四面走,古墓深林盡株榾。 少壯為俘頭被髡,老翁留居足多刖。 烏鳶滿野尸狼藉,樓榭成灰墻突兀。 暗水濺濺入舊池,平沙漫漫鋪明月。 戎王遣將來安慰,口不敢言心咄咄。 供進腋腋御叱般,豈料穹廬揀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絕,中間盟會又猖獗。 眼穿東日望堯云,腸斷正朝梳漢發(fā)⑴。 近年如此思漢者,半為老病半埋骨。 常(一作向)教孫子學鄉(xiāng)音,猶話平時好城闕。 老者儻盡少者壯,生長蕃中似蕃悖。 不知祖父皆漢民,便恐為蕃心矻矻。 緣邊飽喂十萬眾,何不齊驅一時發(fā)。 年年但捉兩三人,精衛(wèi)銜蘆塞溟渤。 ⑴ 延州鎮(zhèn)李如暹,蓬子將軍之子也。嘗沒西蕃,及歸,自云:“蕃法惟正歲一日,許唐人沒蕃者服衣冠?!比珏弋敶巳眨蛔詣?,遂與蕃妻密定歸計 妾本崇(一作叢)臺女,揚蛾入丹闕。 自倚顏如花,寧知有凋歇。 一辭玉階下,去若朝云沒。 每憶邯鄲城,深宮夢秋月。 君王不可見,惆悵至明發(fā)。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關山月,營開道白前軍發(fā)。 凍輪當磧光悠悠,照見三堆兩堆骨。 邊風割面天欲明,金莎(一作沙)嶺西看看沒。 山靄靄兮出云,風聲蕭兮涼發(fā)。 時雨降兮霏霏,芳草茁兮勃勃。 恍須臾兮明晦,見斗柄兮夕揭。 蕩吾神兮天游,足不履兮散發(fā)。 濯澗水兮冷冷,弄團團兮明月。 忽浩浩兮長嘯,舞潛蛟兮幽窟。 天意日平,圣心奚卼。 水靜晰形,鏡虛明發(fā)。 恬寂俞俞,堯宮舜闕。 天樂天和,去壘除矹。 通于萬物,有始有卒。 流為五末,無本自竭。 先后尊卑,千古未滑。 五變形名,九變賞罰。 道德所生,其序難越。 辯士一曲,旁穿謬掘。 十二經(jīng)言,從茲久淈。 擊鼓求亡,仁義是揭。 士成刺老,牛馬相訐。 知巧雖存,竊機乃發(fā)。 輪扁問桓,古人既歇。 糟粕雖存,心口空咄。 道之在天,惟恍惟惚。 傳之于書,若存若沒。 至人和光,如日照月。 吾師吾師,天根月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