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329七絶 78五律 10七律 1五排 4 27四言 7六言 5古體 563樂府 25 1 34 2 7其他 27聯(lián) 2
南北朝
吳均 469 - 520 一首
張正見 一首
王臺卿 一首
王融 467 - 493 一首
元稹 779 - 831 一首
孟浩然 689 - 740 一首
李白 701 - 762 二首
徐九皋 一首
王建 767 - 831 一首
田娥 一首
劉基 1311 - 1375 二首
陳子龍 1608 - 1647 一首
高啟 1336 - 1374 一首
成伣 1439 - 1504 一首
王九思 1468 - 1551 一首
胡應麟 1551 - 1602 二首
郭之奇 1607 - 1662 二首
釋宗泐 1317 - 1391 一首
阮大鋮 1587 - 1646 一首
黎彭祖 1629 - ? 一首
吳光運 1689 - 1745 一首
有所思 南梁 · 吳均
薄暮有所思,終持淚煎骨。
春風驚我心,秋露傷君發(fā)。
⑴ ○《樂府詩集》十七?!对娂o》八十一。
五色乘馬黃,追風時滅沒。
血汗染龍花,胡鞍抱秋月。
唯騰渥洼水,不飲長城窟。
詎待燕昭王,千金市駿骨(同上)。
郁郁陌上桑,皎皎云間月。
非無巧笑姿,皓齒為誰發(fā)(同上)。
五雜組,慶云發(fā)。
往復還,經(jīng)天月。
不獲已,生胡越。
⑴ ○《類聚》五十六?!对娂o》五十七。
① 近制:西邊每擒蕃囚,例皆傳置南方,不加剿戮,故李君作歌以諷焉。
引用典故:冤禽
邊頭大將差健卒,入抄禽生快于鶻。
但逢赪面即捉來,半是邊人半戎羯。
大將論功重多級,捷書飛奏何超忽。
圣朝不殺諧至仁,遠送炎方示微(一作懲)罰。
萬里虛勞肉食費,連頭盡被氈裘暍。
華裀重席臥腥臊,病犬愁鴣聲咽嗢。
中有一人能漢語,自言家本長城(一作安)窟。
(一作?。?/span>年隨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沒。
天寶未亂猶(一作前)數(shù)載,狼星四角光蓬勃。
中原禍作邊防危,果有豺狼四來伐。
蕃馬臕成正翹健,蕃兵肉飽爭唐突。
煙塵亂起無亭燧,主帥驚跳棄旄鉞。
半夜城摧鵝雁鳴,妻啼子叫曾不歇。
陰森神廟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
荊棘深處共潛身,前困蒺藜后臲卼。
平明蕃騎四面走,古墓深林盡株榾。
少壯為俘頭被髡,老翁留居足多刖。
烏鳶滿野尸狼藉,樓榭成灰墻突兀。
暗水濺濺入舊池,平沙漫漫鋪明月。
戎王遣將來安慰,口不敢言心咄咄。
供進腋腋御叱般,豈料穹廬揀肥腯。
五六十年消息絕,中間盟會又猖獗。
眼穿東日望堯云,腸斷正朝梳漢發(fā)
近年如此思漢者,半為老病半埋骨。
(一作向)教孫子學鄉(xiāng)音,猶話平時好城闕。
老者儻盡少者壯,生長蕃中似蕃悖。
不知祖父皆漢民,便恐為蕃心矻矻。
緣邊飽喂十萬眾,何不齊驅一時發(fā)。
年年但捉兩三人,精衛(wèi)銜蘆塞溟渤。
⑴ 延州鎮(zhèn)李如暹,蓬子將軍之子也。嘗沒西蕃,及歸,自云:“蕃法惟正歲一日,許唐人沒蕃者服衣冠?!比珏弋敶巳眨蛔詣?,遂與蕃妻密定歸計
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孫挾珠彈,游女矜羅襪。
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fā)。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妾本崇(一作叢)臺女,揚蛾入丹闕。
自倚顏如花,寧知有凋歇
一辭玉階下,去若朝云沒。
每憶邯鄲城,深宮夢秋月。
君王不可見,惆悵至明發(fā)。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引用典故:金微
玉塞抵長城,金徽映高闕。
遙心萬馀里,直望三邊月。
霜靜影逾懸,露晞光漸沒。
思君不可見,空嘆將焉歇。
關山月,營開道白前軍發(fā)。
凍輪當磧光悠悠,照見三堆兩堆骨。
邊風割面天欲明,金莎(一作沙)嶺西看看沒。
攜手共惜芳菲節(jié),鶯啼錦花滿城闕。
行樂逶迤念容色,色衰秪恐君恩歇。
鳳笙龍管白日陰,盈虧自感青(一作中)天月。
四更城上寒,刁斗鳴不歇。
披衣出戶視,太白光如月。
蒿里曲 其一 元末明初 · 劉基
澗草萋萋泉汩汩,紫蘭香老棠梨發(fā)。
山中無人松柏寒,臥聽狐貍嘯明月。
別離在高秋,庭中百草沒。
無以贈相思,淚下如云發(fā)。
幽房閟瑤帳,寒風吹羅襪。
塵沙滿河梁,未必同明月。
團扇郎 元末明初 · 高啟
團扇團且潔,人言似明月。
明月豈得如,長圓不曾闕。
悠悠丹丘云,皎皎瑤池月。
煌煌金母家,荷花爛爭發(fā)。
玉貝書縱橫,笙簫聲突兀。
我欲跨銀梯,乘風朝絳闕。
偷飲紫霞觴,一醉換凡骨。
山靄靄兮出云,風聲蕭兮涼發(fā)。
時雨降兮霏霏,芳草茁兮勃勃。
恍須臾兮明晦,見斗柄兮夕揭。
蕩吾神兮天游,足不履兮散發(fā)。
濯澗水兮冷冷,弄團團兮明月。
忽浩浩兮長嘯,舞潛蛟兮幽窟。
昨夜芙蓉花,緣堤一時發(fā)。
清波照玉腕,下有雙羅襪。
郎遺佛手柑,馨香動彌月。
報郎紅豆子,相思永無歇。
天意日平,圣心奚卼。
水靜晰形,鏡虛明發(fā)。
恬寂俞俞,堯宮舜闕。
天樂天和,去壘除矹。
通于萬物,有始有卒。
流為五末,無本自竭。
先后尊卑,千古未滑。
五變形名,九變賞罰。
道德所生,其序難越。
辯士一曲,旁穿謬掘。
十二經(jīng)言,從茲久淈。
擊鼓求亡,仁義是揭。
士成刺老,牛馬相訐。
知巧雖存,竊機乃發(fā)。
輪扁問桓,古人既歇。
糟粕雖存,心口空咄。
道之在天,惟恍惟惚。
傳之于書,若存若沒。
至人和光,如日照月。
吾師吾師,天根月窟。
滌燥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愁居草木深,偃臥幽芳歇。
因茲夏日長,轉念春光忽。
木火誤相生,暑寒徒自伐。
窈窱出云峰,午曦增爓艴。
雷雨郁其中,飛光時動卼。
炎煙觸處纏,溽靄浮空窣。
顧我非石金,何由貰齒發(fā)。
流眼百鋒芒,倚心千硉矹。
息慮卷諸旌,滅聞銷眾突。
憑茲滌燥煩,所至皆陰樾。
拾骨當炊薪,淘尸作泉窟。
平野不見人,寒云雁飛沒。
悄悄橫吹悲,梅花為誰發(fā)。
樓頭玉手垂,立馬嬌不發(fā)。
少婦逢健兒,目成若相龁。
鳳兒花釵芙蓉發(fā),蒲瑕彄環(huán)見指骨。
生女不嫁坐超忽,東生白日西入月。
① 羅太宗使金歆運屯陽山。百濟乘夜來襲。歆運橫馬握槊待之。從者控馬勸避曰。賊起暗中。咫尺不辨。雖死無知者。況公王之寵婿。國之骨貴。若死賊。我之所恥。歆運曰。大丈夫以身許國。何計人之知不知而易心乎。揮劍突陣而死。從死者三人。曰驟徒,曰狄得,曰寶用。皆曰。彼骨貴。猶且輕死。況如予者乎。時人作陽山歌以哀之。
莫相思,秦樓月。
但知戰(zhàn)場沒,不知金屏沒。
金屏從古無香骨,戰(zhàn)場于今有貴骨。
四鬼雄兮死不孤,同一生面豎怒發(fā)。
陽山云不平氣,驅駕雷霆常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