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214七絶 32七律 1 7四言 6六言 8古體 140樂府 19 11 5辭賦 1其他 2聯(lián) 1
共140,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下一頁
(續(xù)上)
華沅 一首
吳雯 1644 - 1704 二首
姚范 1702 - 1771 一首
孔祥淑 一首
宋犖 1635 - 1714 一首
弘歷 1711 - 1799 三首
張混 1759 - 1828 二首
彭孫遹 1631 - 1700 二首
徐元文 1634 - 1691 一首
徐士佳 一首
李匡德 1690 - 1748 一首
李學逵 1770 - 1835 三首
查元鼎 1804 - ? 一首
沈攸 1620 - 1688 一首
洪繻 1866 - 1928 三首
王元文 1732 - 1788 一首
申緯 1769 - 1845 一首
繆公恩 1756 - 1841 一首
翁方綱 1733 - 1818 二首
舒夢蘭 1759 - 1835 一首
趙冕鎬 1803 - 1887 三首
懸?guī)r象波濤,結構樓軒翥。
浪頭突起綠搖天,不見風帆落何處。
枕石生日月,排浪分昏曙。
中有吟瓢掛樹梢,一任落花隨水去。
破曉石氣青,清暉損千慮。
晨興攄遠抱,理策高臺去。
遐矚方渺然,直到云生處。
藏機不肯來,忘機不肯去。
泛泛綠波中,悠悠淡無慮。
側翅入深荷,池上山人語。
蕭寺晨鐘歇,殘星猶向曙。
涼風吹我襟,蕭條櫓聲去。
沙禽拍浪飛,漁父煙中語。
回首數(shù)峰青,不見泊舟處。
淖齒亂齊國,君走不知處。
端賴王孫賈,討賊聲威著。
袒右驅市人,難其在急遽。
藉無倚閶訓,何能起衣去。
雖非純臣節(jié),罪得就斧鋸。
大義伸慈母,全國有令譽。
鴉盤宮樹鳴,月落金門曙。
啟事逐上卿,迤邐層霄去。
氤氳接御香,咫尺垂衣處。
佽飛感昔年,執(zhí)戟隨騶馭。
精舍高低翠岑據,老松虬張石虎踞。
雖稱仿古各體俱,卻是自家得力處(王原祁畫蓋自大癡法得悟入)。
御園舟泛志懷 其四 (乾隆乙未) 清 · 弘歷
藏顯各有時,仁用羲經著。
春工鼓萬物,圣憂曾不與。
我實法圣者,惕乾那可去。
北魏稱賢君,恭已勤臨御。
其初定武業(yè),帝以崇文著。
崇文固已佳,衣冠改無據。
智者之所嗤,迂者之所譽。
試看北魏祀,四世遂斬遽。
祖宗其忍忘,艱難可弗慮。
摛詞戒后人,叮嚀聽斯語
⑴ 魏室創(chuàng)業(yè)經世咸尚威武至孝文帝始崇文教雖亦潤色太平之一端乃改易衣冠親服袞冕朝饗四傳而國社遂墟足為忘祖背本之鑒而遼金及元之末季皆踵其失凡改漢衣冠者不再世而輒亡益足深警矣昔我無忘太宗文皇衣帝因閱金世宗紀見其有禁約子孫祖宗為訓服語言悉遵舊制曾且遠命侍臣宣讀金史什等諭誡大臣圣慮至深然彼時達海巴克即有應效漢人服飾制度之請我當達海巴克什乃滿洲世仆且太宗斥而不從夫略立國之初徒以習漢字即懷見異而遷之意可見滿洲臣子專習文墨無有不染漢人習氣者惟在上之人力挽其弊而無為所惑余益用是深懼昔年恭讀器圖實錄因敬述衣冠圣訓勒石垂示后親制皇朝禮式序于勿改一事諄切中警我世世子孫臣庶惟當敬守勿渝永延億萬載丕丕基故不能已于丁寧告戒耳茲詠魏孝文事因復闡發(fā)之
稚子苦沈睡,愚婦不足語。
攬衣出庭戶,空溪自來去。
寒月照黃葉,疏砧響何處。
惆悵倚孤石,黯然山氣曙。
飛潛自有時,龍蠖各異處。
遂令謝安石,珩芾未能去。
薔薇幾度花,即今以吾慮。
遨游非東山,聲伎悉屏除。
風流與文雅,所以蔚名譽。
霖雨望宰相,耕犁安民庶。
但為山水佳,佳句得神助。
勖哉大隱情,嗟嗟無與語。
臥覺江風吹,鐘聲滌煩慮。
忽憶東林游,悠然自來去。
滄滄日初上,冥冥花始曙。
堂空戶不掩,乞食知何處。
忽聞流鶯聲,似訴春歸去。
極目斷長天,不見春歸處。
煙水白茫茫,飛盡空中絮。
春留苦無計,春去知何據。
微雨小庭寒,花落殘鶯語。
中丞荷道重,沉靜寡物慮。
致君托藎誠,推已得強恕。
屹焉鎮(zhèn)江國,清風暢晨曙。
樹表畏具僚,惇俗變黎庶。
持用悅性情,非取要民譽。
題秦烈婦 清末近現(xiàn)代初 · 徐士佳
① 婦山東人,適無錫秦氏,未數(shù)月而寡,烈婦以身殉。
節(jié)烈豈徇名,含章自流譽。
地下矢相從,冰霜甘可茹。
渺矣翔太空,靈風振鸞馭。
惠泉清且芬,錫山秀可踞。
白楊何蕭蕭,中有幽魂語。
化作雙鴻鵠,夜深自來去。
歷歷夢中人,欲覺俱散去。
窗明月應在,鳥啼山已曙。
養(yǎng)神先櫛漱,扶衰勤服茹。
沖和悅時氣,澹宕遺俗慮。
君問極樂界,正在無事處。
三叉水。在金海府東十里。按金官??志。洛東江南流至府北磊津。又東流為玉池淵。為黃山江。又南流至府南鷲梁入海。與禮成江水相交。潮擁國脈。地鉗相應。因此高麗文宗時。以本府為五道都部署本營。其后都部署使韓沖。以道內廣遠。聞于朝。分為三道。置本營。其夕。黃山江水三分入海。因名三分水。又曰。三叉水。
黃山步,昨日一條來,今日三叉去。
三叉自不妨,無乃國服除。
嗟嗟乎邦人,悔設三部署。
城外蓮花臺,當時招仙處。
旵始骨已霜,居登跡何遽。
猶存石棋盤,游人得夷踞。
花枝裊迎人,隱約當壚處。
生憐落溷花,死傍黏泥絮。
猧兒曉撼起,風雨人歸去。
① 此詩收于《臺南文化》,又載《臺灣文藝叢志》、吳幅員《臺灣詩鈔》、陳漢光《臺灣詩錄》。
今夕是何夕,歲月堂堂去。
五十一年中,名利曾何據。
作客瀛海東,誰毀復誰譽。
春風拂疏窗,玉律回羲馭。
云捲玉山明,沖霄萬丈曙。
努力歲華新,吉祥聽讖語。
① 姜君自高山郵。及瓜而歸。又除魚川。
君自北關來,又向西塞去。
年年祿馬運,勝似淹郎署。
健步插羽笠,快騁追風馭。
伴愁孤館眠,錦瑟青蛾女。
時逢使者車,畫角關山曙。
任遭官長罵,不屑求名譽。
雪盡香岳翠,是君拄笏處。
醉來不記馬,目送高鴻翥。
應笑杜門人,窮愁書獨著。
贈遠乏佳句,戲墨效坡語(詩評云東坡游戲文墨。)。
獨自出門去,忽忽不知處。
恍若得所思,旋覺無所與。
魚鳥起寸心,天淵入吾慮。
舉頭得所愛,青山露林櫖。
斜照含西峰,夕色誤朝曙。
胸次忽澹然,斯意誰與語!
古人輕榮華,脫組山中去。
??质廊酥?,白云最深處。
我本謀世人,何慕猿鶴御。
祇因天地非,不覺塵途淤。
商山有紫芝,采之終朝茹。
臥聽寒泉鳴,起視霜天曙。
城邑人所居,于菟聚其處。
髑髏紛滿前,攫人逐人去。
士女觳觫行,纖纖倍憂慮。
咆炰入市廛,磨牙為刀鋸。
搏噬無瘦肥,跳踉無饜飫。
室有死人頭,途有殷血淤。
不聞啼哭聲,有聲將來覷。
豈真天地昏,欲將人類除!
且儲弓與刀,禽生勿猶豫!
相晤了忘情,相別還增慮。
入暮獨登樓,幽懷澹無豫。
遙憶煙雨中,孤舟泊何處。
天地大染局,幼化何太遽。
丹黃點飄萚,紅素吹花絮。
春秋迭代謝,光景兩無處。
空色顛倒間,冉冉流年去。
我向清溪來,郎往橫塘去。
雙槳未相逢,花深在何處。
杜陵觀行蟻,東坡識泥絮。
萬物無小大,達人關百慮。
誰言淡無營,實以氣充飫。
暄涼驗天機,??復遞昏曙。
榮條與翹鄂,菁英非外助。
一與靜者論,各有尋原處。
感激膏露滋,惆悵日月除。
惻惻皋禽聞,愔愔候蟲語。
君家津門候潮曙,竹屋輕安風雨除。
菑畬萬卷有刈穫,云水中閒結沮洳。
町畦往往閒沙渚,煙靄濛濛?;ㄐ?。
誰知僦舍縈篆香,據梧即是觀瀾處。
山禽喚我來,落日催我去。
潺潺石上泉,似共幽人語。
枕上寫懷(庚申) 清 · 趙冕鎬
① 自別海伯來。念吾兄弟離索之情。實多于前。遂于枕上。得此一篇。乃寫作二本。一為吾仲季看。一呈海藏。以攄同病之憐。
海藏申判書,近送海伯去。
海伯為過余,眷眷以兄慮。
昨日判書詩,又是憶弟語。
舄奕彼兄弟,別緒尚難除。
吾屬自零丁,此生困泥淤。
風霜悵分荊,生活悲析箸。
仲氏淹一官,千里嶺云處。
所同即人情,如驟孰使馭。
君意不難知,可以吾心覷。
二君尚棲棲,胡能將伯助。
況嘆韋蘇州,歲月非我與。
且向判書言,判書寧不恕。
⑴ 海藏弟笨翁。時以觀察使。赴黃海道。
送者行(丙寅) 清 · 趙冕鎬
去年先送海公去,今年又送芍公去。
去者不為送者悲,送者能為去者語。
人間六十未云少,了此而去不其遽。
海公芍公去我遠,曠然三島泠風御。
三島之山可棲遲,三島之水可容與。
三島界錯勾股弦,衍阡(海)邵阡(芍)公相據。
二公掘手敘少別,玉泉飲斯紫芝茹。
有是至樂真奇絕,果留乾凈一佳處。
二公許我安身地,我固不辭塵累除。
公輩在日知我意,況復今我滋煩慮。
但恐二公能自適,更無馀力為我助。
夢晤瓶庵尚書。驩然如平昔。尚書曰公不欲為我賦一詩乎。冕曰諾。覺而異之。遂綴之。命曰酬夢篇。槩其語公悲公之意。在寄托之外。
有公先覺大夢去,岱山之上冷風御。
枯菀人間六十年,群仙拍肩笑相語。
如何不搏景鐘名,歸日舒長寄日遽。
乃與松喬共追陪,試以夔契較乘除。
香案前頭退朝回,銀榜玉樓列官署。
十洲三島元在在,瓊云璇月隨處處。
俯視蕓職小疊空,支離滑介相權輿。
齁齁鼾息百億千,可哀者非爾蒸庶。
勞爾形又搖爾精,汩沒塵埃愁沮洳。
愧我黃粱尚未炊,瑣屑麻粟生煩慮。
稽首再拜欲問公,向來歌哭誠何據。
真知此說亦荒唐,夢覺關頭快一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