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89,分34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宋(續(xù)上) 謝安之 一首謝景初 1020 - 1084 一首 趙文 1239 - 1315 一首 趙汝燧 1172 - 1246 一首 趙汝讜 ? - 1223 一首 趙蕃 1143 - 1229 三首 鄒浩 1060 - 1111 一首 鄭可學 1152 - 1212 一首 鄭思肖 1241 - 1318 二首 郭印 一首 郭祥正 1035 - 1113 一首 釋印肅 1115 - 1169 一首 釋德洪 1071 - 1128 二首 釋文珦 1210 - ? 一首 釋智愚 1185 - 1269 一首 釋行肇 一首 釋遵式 964 - 1032 二首 陸文圭 1252 - 1336 一首 陳俞 一首 陳肅 992 - 1054 一首 陳著 1214 - 1297 一首 陳造 1133 - 1203 二首 韓淲 1159 - 1224 一首 韓維 1017 - 1098 三首 | 新詩日以多,古意日以往。 我欲求玄珠,未易覓象罔。 中道良獨難,執(zhí)玉迷俯仰。 索居無誰語,掩卷起遐想。 當求古人知,何用世俗賞。 意到亦偶然,深刻戒斯鞅。 惟堪自娛戲,非欲互標榜。 唐公謬見推,薛侯詎宜長。 書云猶七日,陰極剛未長。 風吹六花開,飛舞隘穹壤。 一陽方欲來,和氣已摩蕩。 著地寂不聲,入林發(fā)馀響。 與客同擁爐,寒威不到幌。 洗杓開蟻尊,下箸飫熊掌。 道舊驚物變,談空湔塵想。 近詩稍閣筆,對此又技癢。 踏雪訪梅花,更覺吟興爽。 初期半山來,已止輒復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魚熊掌。 向來觀極南,屢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談笑得縱賞。 謝公彼何人,詩聲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長。 逐人易浮沈,與物多俯仰。 政當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蕭蕭煙云變,浩浩風雨響。 世豈乏此觀,身由居蒼莽。 偶來無一關(guān),何必化身上。 下視膠擾中,脫去如覆掌。 我生本山人,說山非妄想。 賦詩亦漫興,不要世稱賞。 與君志同趣,匪但居同壤。 惟慚學不進,莫稱年事長。 今人豈無賢,敢謂吾安仰。 不爾簡與編,言行富前往。 相期山中讀,勿待秋風響。 而我累饑驅(qū),畏途方莽莽。 四年別師門,十日留函丈。 所問與所知,安得回賜放。 孰為驅(qū)之去,茲行定焉往。 倦馬苦陂陀,白鷗思渺莽。 我愛陶淵明,超然遺世想。 一奏無弦琴,妙曲寄玄響。 翛然聽以氣,萬籟應(yīng)諸掌。 舟車就所便,丘壑信孤往。 泉涓木欣欣,酌酒助俯仰。 酣醉頹云煙,舒嘯逸羅網(wǎng)。 斯人孰可見,夢寐期佛彷。 兀如南山松,亭亭植千丈(原作杖,據(jù)道光本改)。 一尾掣電去,萬蹄讓雄長。 邇來隨磨驢,驅(qū)逐付廝養(yǎng)。 頓塵忽驕嘶,逸韻發(fā)奇想。 公眼如支遁,神駿蒙擊賞。 昨夜一歲除,今朝一歲長。 如人暗書空,點畫自想像。 春風依舊寒,底處有來往。 居士亦赤窮,眉毛在眼上。 東原風正和,西山氣尤爽。 坐我于其中,此心日以廣。 腰間豈須重,眼下何必兩。 顏原陋巷居,歌有金石響。 諸佛如來法界身,遍入眾生一切想。 智者當觀此想心,是心即佛菩薩像。 傍家數(shù)畝園,景物便偃仰。 水近竹愈青,土腴花怒長。 得閒日月長,萬里歸坐想。 有時發(fā)孤嘯,山谷答清響。 王侯文振奇,人作高山仰。 世學方波頹,渠獨不流蕩。 諸生畏雄驁,六藝厚涵養(yǎng)。 遙知落詩筆,高像寄逸想。 良驥馳康莊,驤首輕韅鞅。 筋骨倏謝昔,得無伏櫪想。 自審涎顙質(zhì),蹀躞欲奚往。 如我合漁樵,奪煬忘幼長。 資身本缺如,與世志空廣。 老去傃所安,豈直樂榛莽。 有翩者微禽,爾類何穰穰。 飽飛檐棟間,千百齊下上。 幾人習汝見,于命保無枉。 爾胡丹其質(zhì),投翅落異壤。 殊尤眾所駭,安得免羅網(wǎng)。 蒼茫海外國,長抱萬里想。 風塵暗西郊,野寺欣稅鞅。 虛堂清氣肅,偃仰百骸放。 至道本自簡,欲語不可強。 夜深松檜寂,明月皎相向。 人生苦炎歊,我所得蕭爽。 喬林無纖穿,好鳥不停響。 馮軒縱遐矚,萬象歸一掌。 道心流水閑,世事浮云往。 豈同中林士,所樂在膏壤。 寄語同心人,金鱗當透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