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韻字:  或選擇
總目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多音字下載平水韻表
韻字 五絶 596七絶 118五律 9七律 7五排 4 119四言 98六言 12古體 1271樂府 60 5 105 39辭賦 4 20其他 62聯(lián) 28
四寘去聲  [車騎,名詞] [鼓吹] [容易] [連累] [惠也,與也] [饋遺] [因為] [記也] 使 [覆也,及也] [待也] [與智同] [音備,本作絥。] [槌也。又通置] [未已也] ? 質(zhì) [傾也,邪也。] [直視也] [已也。辭也] [乳化也。] [稱錘] [聲也] [同喂] [語已辭] [亦水索也] ? ? [有庳,國名] 術(shù) ? ? [積也] ? ?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秦關(guān)百二 山河百二 關(guān)河百二 雄百二 兵雄百二
典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382~
  • 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游云夢,會諸侯于陳,楚王信迎,即因執(zhí)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故此東...[詳細]
 例句:     [更多...]
  • 虬蟠千仞劇羊腸,天府由來百二強。 杜牧題青云館
  • 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guān)百二重。 杜甫諸將五首之三
  • 百二關(guān)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瑤緘。 溫庭筠老君廟

瓊樓十二 玉樓十二 璚樓十二
典出《水經(jīng)注疏》卷一〈河水〉~2~
  • 昆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fēng);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
 例句:     [更多...]

金釵十二 釵頭十二
典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一〈蕭衍·樂府·河中之水歌〉~520~
  •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例句:

翠峰十二
典出《全唐詩》卷五百四十〈深宮〉
  • 「金殿銷香閉綺櫳【金殿香銷閉綺櫳】【金殿香銷閉綺籠】,玉壺傳點咽銅龍【玉壺傳響咽銅龍】??耧j不惜蘿陰薄,清露偏知桂葉濃。斑竹嶺邊無限淚,景陽宮里及時鐘。豈知為雨為云處【豈知為雨為云意】,只有高唐十二峰?!骨濉ゑT浩箋注:「巫山十二峰,詩家習(xí)見。放翁《入蜀記》曰:『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當(dāng)即十二峰中之朝云也。」

鳳樓十二
典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宋詩》卷七〈鮑照·樂府·代陳思王京洛篇〉~259~
  • 鳳樓十二重,四戶八綺窗。繡桷金蓮花,桂柱玉盤龍。珠簾無隔露,羅幌不勝風(fēng)。寶帳三千所,為爾一朝容。揚芬紫煙上,垂?綠云中。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鴻。但懼秋塵起,盛愛逐衰蓬。坐視青苔滿,臥對錦筵空。琴瑟縱橫散,舞衣不復(fù)縫。古來共歇薄,君意豈獨濃。惟見雙黃鵠,千里一相從。

金人十二
典出《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239~
  •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三輔舊事》云:「聚天下兵器,鑄銅人十二,各重二十四萬斤。漢世在長樂宮門。」

前旒十二
典出《禮記注疏》卷二十三〈禮器〉~455~
  • 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

巽二
典出《太平廣記》卷四百四十一〈畜獸八·雜獸·蕭志忠〉~3605~
  • 唐中書令蕭至忠,景云元年為晉州刺史,將以臘日畋游,大事置羅。先一日,有薪者樵于霍山,暴瘧不能歸,因止巖穴之中,呻吟不寐。夜將艾,似聞悉窣有人聲。初以為盜賊將至,則匍匐于林木中。時山月甚明,有一人身長丈馀,鼻有三角,體被豹?,目閃閃如電,向谷長嘯。俄有虎、兕、鹿、豕、狐、兔、雉、雁駢匝百許步。長人即宣言曰:「余玄冥使者,奉北帝之命,明日臘日,蕭使君當(dāng)順時畋臘。爾等若干合箭死,若干合槍死,若干合網(wǎng)死,...[詳細]

滕六巽二
典出《太平廣記》卷四百四十一〈畜獸八·雜獸·蕭志忠〉~3606~
  • 黃冠曰:「蕭使君每役人,必恤其饑寒。若祈滕六降雪,巽二起風(fēng),即不復(fù)游獵矣。余昨得滕六書,知已喪偶。又聞索泉家第五娘子為歌姬,以妒忌黜矣。若汝求得美人納之,則雪立降矣。又巽二好飲,汝若求得醇醪 賂之,則風(fēng)立至矣。」

天一地二
典出《周易注疏》卷七〈系辭上〉~55~
  • 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dāng)?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唐·孔穎達疏:「此言天地陰陽自然奇偶之?dāng)?shù)也?!?/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