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922七絶 8104五律 1394七律 1639五排 14 1546四言 213六言 389古體 40852樂(lè)府 324 25 398 103辭賦 27琴操 7 64其他 578聯(lián) 520
四衣
陰平  [幾乎,案幾] [衣服] 西 機(jī) 醫(yī) [恨聲] 觿 [蹇也] [以箸取物] [口聲] 榿 [更多…]

詩(shī) 姿 [參差] [言蹇難也] [生息] [穿也,傷也] [偲偲,相切責(zé)也] [更多…]

陽(yáng)平  [跨馬,動(dòng)詞] 習(xí) 級(jí) 覿 [委迤,自得貌] [鼻液] [高麗] [九嶷] [委蛇] [舉目貌。又縣名] [同泥] [相欺也。遺也] [牛黑色] [蘄茝也。求也] 箿 [更多…]

時(shí) 實(shí) 識(shí) [知識(shí)] 執(zhí) 鶿 [水中高地]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duì)仗:對(duì)語(yǔ)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yǔ)字典繁體或異體字:
拼音:ní  韻部:

〈名〉
    (形聲。從魚,兒(ní)聲。本義:兩棲類動(dòng)物,俗稱“娃娃魚”)
  • 同本義 。外表類似蜥蜴類,但無(wú)鱗片,身體為軟和濕潤(rùn)的皮膚所覆蓋,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以小型動(dòng)物
    • 鯢,剌魚也?!墩f(shuō)文》
    • 鯢大者謂之鰕?!稜栄拧め岕~》。注:似鲇,四腳,前似彌猴,后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zhǎng)七八尺。”
  • 又如:鯢鮐(鯢齒和鮐背);鯢魚(娃娃魚)
  • 小魚 。如:鯢鮒(小魚);鯢鰍(泥鰍。泛指小魚)
康熙字典

  •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硏奚切,??音倪。 (齊韻)
  • 說(shuō)文》刺魚也。《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对]》今鯢魚似鮎,四腳,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zhǎng)八九尺,別名鰕?!妒琛扶F,雌鯨也。《本草》鯢魚,一名王鮪,在山溪中,似鮎,有四腳長(zhǎng)尾,能上樹,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鳥來(lái)飮水,因而取之。伊洛閒亦有,聲如小兒啼,故曰鯢魚。一名鱯魚,一名人魚,膏燃燭不滅。《左傳·宣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註》鯨鯢,大魚名。以喩不義之人吞食小國(guó)?!妒琛沸墼祸L,雌曰鯢。又《莊子·庚桑楚》尋常之溝,巨魚無(wú)所還其體,而鯢鰌爲(wèi)之制?!对]》制,折也,謂小魚得曲折也。又《外物篇》灌瀆守鯢鮒?!对]》鯢、鮒,皆小魚也。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shuō)文解字注》

剌魚也。剌盧達(dá)切。或作刺者、誤。剌魚者、乖剌之魚。謂其如小皃能緣木。史、漢謂之人魚。釋魚曰。鯢大者謂之鰕。郭云。今鯢魚似鮎。四腳。前似彌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zhǎng)八九尺。別名鰕。按此魚見書傳者不下數(shù)十處。而人不之信。少見則多怪也。余在雅州親見之。廣雅。魶、鯢也。亦謂此。集韻有?字。剌之俗。從魚。兒聲。形與聲皆如小皃。故從兒。舉形聲關(guān)會(huì)意也。五雞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