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291七絶 2541五律 368七律 447五排 1 485四言 35六言 159古體 11202樂府 80 7 151 33辭賦 8琴操 2 19其他 253聯(lián) 299
五烏
陰平  [鋪蓋] 禿 洿 ? [更多…]

陽平  [讀書] 峿 術(shù) 跿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用典:典故詞末
漢語字典繁體或異體字:嘑虖謼
拼音:hū  韻部:
嘑、虖、謼
〈動〉
    (形聲。從口,乎聲。本義:吐氣,與“吸”相對)
  • 同本義 。生物體把體內(nèi)的氣體排出體外——與“吸”相對
    • 呼,外息也?!墩f文》(外息,指呼氣)
    • 陰盛則呼吸萬物而藏之內(nèi)也?!稌ご髠鳌?/li>
    • 候呼引針。——《素問·離合真邪論》
  • 又如: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納氣);呼息(呼吸,喘氣);呼翕(呼氣和吸氣)
  • 大聲叫喊
    • 呼,喚也?!稄V韻》
    • 式號式呼?!?a href='/Query.aspx?type=poem1&id=36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詩·大雅·蕩》
    • 城上不呼?!抖Y記·曲禮上》
    • 媵侍于戶外,呼則聞?!秲x禮·士昏禮》
    • 河伯婦來?!妒酚洝せ袀鳌?/li>
    • 一人大呼?!队莩跣轮尽で锫曉娮孕颉?/li>
    • 夫起大呼。
    • 婦亦大呼。
    • 千百人大呼。
  • 又如:呼噪(嘈雜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 召喚
    • 張良與俱去?!妒酚洝ろ椨鸨炯o》
    • 前者呼?!?span id="hugtgiv" class='label'>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 奮呼攻打?!稄V東軍務(wù)記》
    • 忠烈大呼?!?span id="mkxkw56" class='label'>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 又如:呼之即來;一呼百諾
  • 稱呼
    • 將軍。——·魏禧《大鐵椎傳》
    • 不呼名?!?span id="fmkwo6g" class='label'>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 又如:自呼其名;呼唱(大聲唱名);呼稱(稱呼);呼謂(稱呼,稱謂)
〈象〉
  • 常用來形容迅疾、風(fēng)聲等 。如:呼呼(形容鼾聲、風(fēng)聲、著火聲);呼呼的(像風(fēng)一樣快);呼啦啦(多形容風(fēng)聲、流水聲、鳥振翅聲等)
康熙字典古文:??戲

  • 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音虍。 (虞韻)
  • 說文》外息也?!?a target='_blank'>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 又《廣韻》喚也。
  • 又《集韻》嗚呼,歎辭?!?a target='_blank'>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 又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 又通作虖?!?a target='_blank'>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 又姓?!?a target='_blank'>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对]》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 又呼沱,水名?!?a target='_blank'>戰(zhàn)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 又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妒琛肥K??,一名夜呼。
  • 又《集韻》虛交切,音虓。 (肴韻)
  • 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蜃鬣銍Z。
  • 又《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对]》呼,虛憊聲?!?a target='_blank'>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 又《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 (遇韻)
  • 廣韻》本作謼。號呼也?!?a target='_blank'>詩·大雅》式號式呼?!?a target='_blank'>釋文》呼,火胡反。又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a target='_blank'>釋文》呼,火故反。
  • 又《集韻》許箇切,音??。 (個韻)
  • 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fā)聲也?!?a target='_blank'>釋文》呼,好賀反。
  • 又《集韻》虛訝切,音嚇。 (禡韻)
  • 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 考證:〔《爾雅·釋草》蓫薚,馬尾?!对]》蔏??,一名夜呼?!?/li>
  • 謹照原文註改疏。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外息也。外息、出其息也。從口。乎聲。荒烏切。五部。今人用此爲號嘑、??召字。非也。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三軍之偏也。偏若先偏後伍、偏爲前拒之偏。謂軍所駐之一面也。史漢項羽紀、高帝紀皆曰。諸侯罷戲下。各就國。師古曰。戲、軍之旌旗也。音許宜反。亦讀曰麾。又竇田灌韓傳。灌夫率壯士兩人。及從奴十餘騎。馳入?yún)擒?。至戲下。所殺傷?shù)十人。師古曰。戲、大將之麾也。讀與麾同。又音許宜反。按顏說必本舊音義。似與許說小異。然相去不遠。度舊音義必有用許說者矣。一曰兵也。一說謂兵械之名也。引申之爲戲豫、爲戲謔。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鬥也。故相狎亦曰戲謔。大雅毛傳曰。戲豫、逸豫也。從戈。?聲。香義切。古音葢在十七部。讀如?。?、從豆從虍。鬳、從鬲從虍。虍皆謂器之飾。非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