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皇甫謐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7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西漢 · 四皓
崔琦四皓頌曰:昔南山四皓者。蓋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東園公是也。秦之博士。遭世暗昧。道滅德消??喻砣逍g(shù)。詩書是焚。于是四公退而作歌曰: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梢辕燄?。
唐虞世遠(yuǎn)。吾將何歸。
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兮。不若貧賤之肆志(樂府作而輕世?!段倪x》補(bǔ)遺同。廣《文選》作之輕世?!对娂o(jì)》云。一作富貴而畏人。不如貧賤而輕世。○《御覽》五百七十三引崔琦曰皓頌?!稑犯娂肺迨苏`作崔鴻四皓歌。《御覽》五百七引《高士傳》。環(huán)宇記一百四十引《高士傳》?!队[》一百六十八引皇甫謐《帝王世紀(jì)》。《文選》補(bǔ)遺三十五作采芝歌。事類賦歌賦。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一。文章正宗二十九作紫芝歌。草堂詩箋八注、十一注。廣《文選》十四作采芝歌?!对娂o(jì)》二作紫芝歌。注。一作四皓歌。又《書鈔》一百六崔琦四皓頌引夷、饑、歸三韻。)
皇甫謐達(dá)士傳曰:繆斐。字文雅。代修儒學(xué)。繼踵六博士。以經(jīng)行修明。學(xué)士稱之。故時人為之語曰:
素車白馬??娢难?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⑴。
⑴ ○古詩類苑六十九?!对娂o(jì)》九作繆文雅。
游北山賦(641年) 唐初 · 王績
吾周人也。本家于祁。永嘉之際。扈從江左。地實(shí)儒素。人多高烈。穆公感建元之恥。歸于洛陽。同州悲永安之事。退居河曲。始則晉陽之開國。終乃安康之受田。墳隴寓居。倏焉五葉。桑榆成蔭。俄將百年??兡仙焦是?。老而彌篤。東陂馀業(yè)。悠哉自寧。酒甕多于步兵。黍田廣于彭澤。皇甫謐之心事。隴畝終焉。仲長統(tǒng)之規(guī)模。園林幸足。獨(dú)居南渚。時游北山。聊度日以為娛。忽經(jīng)年而忘返。西窮馬谷。北達(dá)牛溪。丘壑依然。風(fēng)煙滿目。孫登默坐。對嵇阮而無言。王霸幽居。與妻孥而共去。窗臨水石。砌繞松篁。類田園之去來。亦已久矣。望山林之故道。何其悠哉。詩者志之所之。賦者詩之流也。式抽短思。即為賦云。
天道悠悠。
人生若浮。
古來賢圣。
皆成去留。
八眉四乳。
龍顏鳳頭。
殷憂一世。
零落千秋。
暫時南面。
相將北游。
玉殿金輿之大業(yè)。
郊天祀地之洪休。
榮深責(zé)重。
樂不供愁。
何況數(shù)十年之將相。
五百里之公侯。
兢兢業(yè)業(yè)。
長思長憂。
昔怪燕昭與漢武。
今識圖仙之有由。
人誰不愿。
直是難求。
聞鼎湖而欲信。
怪橋山之遽修。
玉臺金闕。
大海水之中流。
瑤林碧樹。
昆崙山之上頭。
不得輕飛如石燕。
終是徒勞乘土牛。
已矣哉。
世事自此而可見。
又何為乎惘惘。
棄卜筮而不占。
余將縱心而長往。
任物孤游。
遺情直上。
覺老釋之言繁。
恨文宣之技癢。
彼事業(yè)之遷斥。
豈明神之宰掌。
物無往而咸章(一作物無待而成章)。
生有資而必養(yǎng)。
嗟大道之泯沒。
見人情之委枉。
禮費(fèi)日于千儀。
易勞心于萬象。
審機(jī)事之不息。
知澆源之寖長。
鳥何事而攖羅。
魚何為而在網(wǎng)。
生物詭隔。
精靈惚恍。
莊周三月而不朝。
瞿曇六年而遐想。
有是夫。
況吾之不如先達(dá)乎。
請息交而自逸。
聊習(xí)靜而為娛。
遂披林樾。
進(jìn)陟??。
連峰雜起。
復(fù)嶂環(huán)紆
歷丹危而尋絕徑。
攀翠險而覓修涂。
聳飛情于霞道。
振逸想于煙衢。
重林合沓以齊列。
崩崖磊砢而相扶。
睹森沉于絕澗。
視晃朗于高嵎。
自謂搏風(fēng)飆而出埃瓂。
邈若朝元宮而謁紫都。
碧巒之下。
清溪之曲。
望隱隱而才通。
聽微微而不屬。
眷然引領(lǐng)。
茲焉頓足。
步擁石而邅回。
視橫煙而斷續(xù)。
古藤曳紫。
寒苔布綠。
洞里窺書。
巖邊對局。
髣髴靈蹤。
依稀仙躅。
灶何代而銷金。
杯何年而溜玉。
石室幽藹。
沙場照燭。
松落落而風(fēng)回。
桂蒼蒼而露溽。
月未側(cè)而先陰。
霞方升而已旭。
喜方外之浩蕩。
嘆人閒之窘束。
況乃幽谷藏真。
傍無四鄰。
紫房半掩。
元壇尚新。
逢閬風(fēng)之逸客。
值蓬萊之故人。
忽據(jù)梧而策杖。
亦披裘而負(fù)薪。
荷衣薜帶。
藜杖葛巾。
出芝田而計畝。
入桃源而問津。
昆山若礪。
渤澥揚(yáng)塵。
碧柰而何日。
種瓊瓜而幾春。
自然詭異。
非徒隱淪。
乃有上元仙骨。
太清神手。
走電奔雷。
耘空蒔朽。
河閒之業(yè)不齊貫。
淮南之術(shù)無虛受。
咒動南箕。
符回北斗。
偓佺贈藥。
麻姑送酒。
青龍就食于甲辰。
元牛自拘于乙丑。
永懷世事。
天長地久。
顧瞻流俗。
紅顏白首。
儻千歲之可營。
亦何為而自輕。
昔時君子。
曾聞上征。
忽逢真客。
試問仙經(jīng)。
談九華之易就。
敘三英之可成。
丹爐而調(diào)石髓。
裛翠釜而出金精。
珠流玉結(jié)。
雪耀霜明。
咸謂刀圭暫進(jìn)。
足使云車下迎。
紛吾人之狹見。
攪偫疑而自拂。
使投足而咸安。
亦何為乎此物。
彼赤城與元圃。
豈憑虛而搆窟。
但水月之非真。
譬聲色之無佛。
過矣劉向。
吁嗟葛洪。
指期系影。
依方捕風(fēng)。
誰能離世。
何處逃空。
假使游八洞之金室。
坐三清之玉宮。
長懷企羨。
豈出樊籠。
徒勞海上。
何事云中。
昔日蔣元詡之三徑。
陶淵明之五柳。
君平坐卜于市門。
子真躬耕于谷口。
或托閭闬。
或潛山藪。
咸遂性而同樂。
豈違方而別守。
余亦無求。
斯焉獨(dú)游。
屬天下之無事。
遇山中之可留。
聊將度日。
忽已經(jīng)秋。
菊花兩岸。
松聲一邱。
不能役心而守道。
故將委運(yùn)而乘流。
伊林澗之虛受。
固樵隱之俱托。
逢故客于中溪。
遇還童于絕壑。
云峰龜甲而重聚。
霞壁龍鱗而結(jié)絡(luò)。
水出浦而潺潺。
霧含川而漠漠。
是忻是賞。
爰游爰豫。
結(jié)蘿幌而迎宵。
茅軒而待曙。
爾其雜樹相糾。
長條交茹。
葉動猿來。
花驚鳥去。
起公子之殊賞。
談王孫之遠(yuǎn)慮。
山水幽尋。
風(fēng)云路深。
蘭窗左辟。
菌閣斜臨。
石當(dāng)階而虎踞
泉度牖而龍吟。
月照南浦。
煙生北林。
閱丘壑之新趣。
縱江湖之舊心。
道集吾室。
風(fēng)吹我襟。
松花柏葉之醇酎。
鳳翮龍唇之素琴。
白牛溪里。
峰巒四峙。
信茲山之奧域。
昔吾兄之所止。
許由避地。
張超成市。
察俗刪詩。
依經(jīng)正史。
康成負(fù)笈而相繼。
根矩?fù)敢露匆选?div id="8moiqyq"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24_1363305_comment'>
組帶青衿。
鏘鏘儗儗。
階庭禮樂。
生徒梓。
山似尼邱。
泉疑洙泗。
忽焉四散。
于今二紀(jì)。
地猶如昨。
人多已矣。
念昔日之良游。
憶當(dāng)時之君子。
佩蘭蔭竹。
誅茅席芷。
樹即環(huán)林。
門成闕里。
姚仲由之正色。
薛莊周之言理。
觸石橫肱。
逢流洗耳。
取樂經(jīng)籍。
忘懷憂喜。
時挾策而驅(qū)羊。
或投竿而釣鯉。
何圖一旦。
邈成千紀(jì)。
木壞山頹。
舟移谷徙。
北岡之上。
東巖之前。
講堂猶在。
碑石宛然。
想問道于中室。
憶橫經(jīng)于下筵。
壇場草樹。
院宇風(fēng)煙。
昔文中之僻處。
諒遭時之喪亂。
局逸步而須時。
蓄奇聲而待旦。
旅人小吉。
明夷大難。
建功則鳴鳳不聞。
修書則獲麟為斷。
惜矣吾兄。
遭時不平。
歿身之后。
天下文明。
坐門人于廊廟。
瘞夫子于佳城。
死而可作。
何時復(fù)生。
式瞻虛館。
載步前楹。
眷眷長想。
悠悠我情。
俎豆衣冠之舊地。
金石絲竹之馀聲。
沒而不朽。
知何所營。
臨故墟而掩抑。
指歸途而嘆惜。
往往溪橫。
時時路塞。
忽登崇岫。
依然舊識。
地迥心遙。
山高視直。
望煙火于桑梓。
辨溝塍于鄉(xiāng)國。
斜臨姑射之西。
正是汾河之北。
悵矣懷抱。
悠哉川域。
憶昔過庭。
童顏稚齡。
何賞不極。
何游不經(jīng)。
弄春風(fēng)于澗戶。
詠秋月于山扃。
北窗照雪。
南軒聚螢。
?衣扇枕。
緇布問經(jīng)。
何斯樂之易失。
倏銜哀而茹恤。
天未悔禍。
遭家不秩。
子敬先亡。
公明早卒。
余自此而浩蕩。
又逢時之不仁。
天地遂閉。
云雷漸屯。
與沮溺而同趣。
共夷齊而隱身。
幸收元吉。
坐偶昌辰。
容北海之嘉遁。
許南山之不臣。
養(yǎng)拙辭官。
含和保真。
豈若馮敬通之誹世。
趙元淑之尤人。
殷憂恥賤。
憔悴傷貧。
操井臼而無樂。
歷山河而苦辛。
豈如我家生事。
都盧棄置。
不念當(dāng)歸。
寧圖遠(yuǎn)志。
坐青山而非隱。
游碧潭而已喜。
舊知山里絕塵埃。
登高日暮心悠哉。
子平一去何時返。
仲叔長游遂不來。
幽蘭獨(dú)夜之琴曲。
桂樹淩晨之酒杯。
丘園散誕。
窟室徘徊。
坐等枯木。
心如死灰。
亦有山羞野饌。
蘭漿木麨。
葉煎羹。
松根溜醥。
既采藥而為食。
諒隨情而不矯。
負(fù)鍤春前。
腰鐮歲杪。
草漸密而饒獸。
樹彌深而足鳥。
地寂寞而森沉。
路縱橫而窈窕。
野亭鶴唳。
山梁雉鷕。
遠(yuǎn)游之所。
幽棲之次。
或抱犢而新來。
乍聞雞而始至。
藋畦一兩。
茅齋數(shù)四。
山為險而無人。
嶺時平而有地。
石菌抽葉。
金芝吐穗。
鏡厭山精。
刀驅(qū)木魅。
泉繞砌而魚躍。
樹橫窗而鳥萃。
天網(wǎng)何寬。
人生豈難。
飲河知足。
巢林必安。
亦何榮于拾紫。
亦何羨于還丹。
紅藜促節(jié)之杖。
綠籜斑文之冠。
野餐二簋。
園蔬一盤。
送阮籍而長嘯。
得劉伶而甚歡。
曉入柴戶。
暮歸藥欄。
老萊地僻。
鄒生谷寒。
楊柳則條垂鍛沼。
杏樹則花飛坐壇。
賦成鼓吹。
詩如彈丸。
攜始睟之鳴鶴。
對新婚之伯鸞。
我有懷抱。
蕭然自保。
古人則難與同歸。
紛吾則此焉將老。
澗溪沼沚之蘋艾。
邱陵阪隰之桑棗。
接果移棠。
栽苗散稻。
不藏?zé)o用之器。
不愛非常之寶。
抵玉驚禽。
揮金薙草。
接朋友于杯桉。
弄兒童于襁褓。
樂山澤之浮游。
笑江潭之枯槁。
戒非佞佛。
齋非媚道。
無譽(yù)無功。
形骸自空。
坐成老圃。
居然下農(nóng)。
身與世而相棄。
賞隨山而不窮。
披衣灶北。
逐食墻東。
儻有白頭四皓。
龐眉八公。
小童乘日。
仙人馭風(fēng)。
鄉(xiāng)老則杖頭安鳥。
邦君則車邊畫熊。
心期闇合。
道術(shù)潛同。
解來相訪。
愚公谷中。
⑴ 吾兄通字仲淹生于隋末守道不仕大業(yè)中隱于此溪續(xù)孔子六經(jīng)近百馀卷門人弟子相趨成市故溪今號王孔子之溪也
⑵ 此溪之集門人常以百數(shù)唯河南董恒南陽程元中山賈瓊河南薛收太山姚義太原溫彥博京兆杜淹等十馀人稱為俊穎而姚義多慷慨同儕方之仲由薛收以理達(dá)稱方莊周薛寔妙言理也
⑶ 吾兄仲淹以大業(yè)十三年卒于鄉(xiāng)館時年三十三門人謚為文中子及皇家受命門人多至公輔而文中之道不行于時余因游此溪周覽故跡蓋傷高賢之不遇也
臥讀書架賦(667年) 初唐 · 楊炯
儒有傳經(jīng)在乎致遠(yuǎn)。
力學(xué)在乎請益。
士安號于書淫。
元凱稱于傳癖。
高眠孰可。
詎貽邊子之嘲。
甘寢則那。
寧恥宰予之責(zé)。
伊國工而嘗巧。
度山林以為格。
既有奉于詩書。
故無違于枕席。
樸斲初成。
因夫美名。
兩足山立。
雙鉤月生。
從繩運(yùn)斤。
義且得于方正。
量枘制鑿。
術(shù)乃取于縱橫。
功因期于學(xué)殖。
業(yè)可究于經(jīng)明。
不勞于手。
無費(fèi)于目。
開卷則氣雜香蕓。
掛編則色聯(lián)翠竹。
風(fēng)清夜淺。
每待蘧蘧之覺。
日永春深。
常偶便便之腹。
股因茲而罷刺。
膺由是而無伏。
思覃下幃。
豈遽留而更讀。
其利何如。
其樂只且。
巾遂掛于簾幌。
履誰曳于階除。
每偶草元之字。
不親非圣之書。
比角枕而嗟若。
匹瑤琴而病諸。
爾其臨窗有風(fēng)。
閉戶多雪。
自得陶潛之興。
仍秉袁安之節(jié)。
既幽獨(dú)而多閒。
遂憑茲而遍閱。
讀易則期于索隱。
習(xí)禮則防于志悅。
倘叔夜之神交。
固周公之夢絕。
其始也一木所為。
其用也萬卷可披。
墨沼之前。
江帆之乍至。
書林之下。
若云翼之新垂。
動靜隨于語默。
出處任于挽推
必欲事于所事。
實(shí)斯焉而取斯。
因謂之曰。
爾有卷兮爾有舒。
為道可以集虛。
爾有方兮爾有直。
為行可以立德。
濟(jì)筆海兮爾為舟航。
騁文囿兮爾為羽翼。
故吾不知夫不可。
聊逍遙以宴息。
《易》稱:「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股w出而語者,所以佐時致理;處而默者,所以居靜鎮(zhèn)躁。故雖無言,亦幾于利物,豈獨(dú)善其身而已哉。夫子曰:「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dá)其道?!顾^百慮一致,殊途同歸者也。夫好同惡異,人之常情。予自弱年,竊尚真隱,遠(yuǎn)覽先達(dá),實(shí)怡我心,雖不見古人,而馀風(fēng)可仰,是則是效,其唯嘉遁之士乎。故企慕之不足,則師友之;師友之不足,則詠歌之,聊樂我員,于是乎在。昔玄晏先生皇甫謐因其所美而著〈高士傳〉;梁伯鸞有〈高士頌〉;愚今有〈高士詠〉,亦各一時之志耳。太初渺邈,難得而詳,洪崖之流,無跡可紀(jì)。故始于混元皇帝,終于陶徵君。舉其絕倫,明其標(biāo)的,為五十首,以昤諷其德音焉。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
應(yīng)物方佐命,棲真亦歸居。
貽篇訓(xùn)終古,駕景還太虛。
孔父嘆猶龍,誰能知所如。
士安逾弱冠,落魄未修飾。
一朝因感激,志學(xué)忘寢食。
著書窮天人,辭聘守玄默。
薄葬信昭儉,可為將來則。
凈名居士眼方丈,玄晏先生釀老春。
手把屈卮未勸我,世間何處覓波旬?
四皓廟(810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茅焦脫衣諫
巢由昔避世,堯舜不得臣(“巢由”二句:巢由,巢父、許由之并稱,傳說為唐堯時隱士。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瘬羝溻叨轮??!保?/span>。
伊呂雖急病,湯武乃可君
四賢胡為者,千載名氛氳。
顯晦有遺跡,前后疑不倫。
秦政虐天下黷武窮生民。
諸侯戰(zhàn)必死,壯士眉亦嚬
張良韓孺子,椎碎屬車輪。
遂令英雄意,日夜思報秦。
先生相將去,不復(fù)嬰世塵。
云卷在孤岫,龍潛為小鱗。
秦王轉(zhuǎn)無道,諫者鼎鑊親。
茅焦脫衣諫,先生無一言。
趙高殺二世,先生如不聞。
劉項(xiàng)取天下,先生游白云。
海內(nèi)八年戰(zhàn),先生全一身。
漢業(yè)日已定,先生名亦振。
不得為濟(jì)世,宜哉為隱淪。
如何一朝起,屈作儲貳。
安存孝惠帝,摧悴戚夫人。
舍大以謀細(xì),虬盤蠖伸。
惠帝竟不嗣(不嗣:沒有子嗣。),呂氏禍有因。
雖懷安劉志,未若周與陳
皆落子房術(shù),先生道何屯。
出處貴明白,故吾今有云。
⑴ “伊呂”二句:伊呂,伊尹、呂尚之并稱。伊尹名摯,又名阿衡,說商湯以王道,被委以國政,佐湯為相。事詳《史記·殷本紀(jì)》;呂尚,本姓姜,封于呂。尚窮困年老,遇西伯(周文王)于渭陽,后輔佐周武王滅殷。事詳《史記·齊太公世家》。雖,通惟,獨(dú)。清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卷三:“惟,獨(dú)也。亦作雖?!?/div>
⑵ 秦政:即秦始皇。秦始皇姓嬴名政,故稱秦政。
⑶ 嚬:通顰。皺眉頭,表示憂愁或郁悶?!墩滞āた诓俊罚骸皣梗减疽??!?/div>
⑷ “張良”二句:張良,字子房,傳為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其先祖五世相韓,秦滅韓,良結(jié)交刺客,在博浪沙謀刺秦始皇未遂。后更姓名,亡匿下邳,得黃石公兵法,輔佐劉邦建立西漢政權(quán),被封為留侯。事詳《史記·留侯世家》。孺子,古代稱天子、諸侯、世卿之繼承人。參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孺子》。屬車,帝王出行時之侍從車。秦漢以來,皇帝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屬車三十六乘,分左中右三列行進(jìn)。宋高承《事物紀(jì)原·輿駕羽衛(wèi)·屬車》:“周末諸侯有貳車九乘,貳車即屬車也,亦周制所有。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八十一乘?!?/div>
⑸ 龍潛:《易·干》:“潛龍勿用?!碧瓶追f達(dá)疏:“潛者,隱伏之名;龍者,變化之物……圣人作法言,于此潛龍之時,小人道盛,圣人雖有龍德,于此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北扔魇ト宋丛馄鋾r或賢才未蒙知遇。小鱗:小魚。
⑹ 王:蜀本、楊本、胡本、類苑作“皇”。
⑺ 鼎鑊親:受鼎鑊之刑。鼎鑊,古代之酷刑,即用烹飪器具鼎鑊烹人。
⑻ “茅焦”句:齊人茅焦冒死諫秦始皇,謂其遷母不孝,諫后即脫衣就刑。秦始皇納其諫,尊為上卿。事詳劉向《說苑·正諫》。
⑼ “趙高”句:秦宦官趙高,本趙國貴族,入秦專權(quán)二十馀年。西元前二○七年,殺秦二世,立子嬰為帝。事詳《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何焯云:“茅焦諫始皇,在未并六國之前。”
⑽ 劉項(xiàng):劉邦、項(xiàng)羽之并稱。秦末,劉、項(xiàng)等起兵反秦,后劉邦擊敗項(xiàng)羽,建立漢朝。
⑾ 儲貳賓:太子之幕僚。儲貳,太子。
⑿ “安存”二句:孝惠帝,即太子劉盈,呂后所出。戚夫人,劉邦之寵姬,生趙王如意。劉邦以如意類己,欲廢劉盈而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召四皓輔佐劉盈,劉邦廢立之意遂寢。后呂后鴆殺如意,斷戚夫人手足,并去其眼,煇耳,飲以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事詳《史記·呂太后本紀(jì)》。
⒀ 虬盤:如虬龍般盤曲其體,比喻人生不得意。虬,傳說中之無角龍。蠖伸:如尺蠖般伸延其體,比喻人生得意之時。
⒁ 周與陳:周勃與陳平。周勃,沛(今江蘇省沛縣)人。為人質(zhì)樸敦厚,劉邦以為可成大事,遺言“安劉氏者必勃也”。呂后死,諸呂謀奪朝政,勃以太尉之身份入主北軍,誅滅諸呂,還政于劉氏。事詳《史記·高祖本紀(jì)》、《呂太后本紀(jì)》、《絳侯世家》。陳平,陽武(今河南省原陽東南)人。因劉邦之遺言,于孝惠帝六年(前一八九)為左丞相,呂后元年遷右丞相。呂后死,平與周勃合謀誅諸呂,立文帝。事詳《史記·陳丞相世家》。
⒂ “皆落”句:《史記·留侯世家》:“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共灰滋诱撸艉畋菊写怂娜酥σ??!?/div>
⒃ 屯:艱難?!墩f文·屮部》:“屯,難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div>
秋日過員太祝林園 唐 · 李涉
七言絕句
引用典故:地仙 玄晏
望水尋山二里馀,竹林斜到地仙居。
秋光何處堪消日,玄晏先生滿架書。
共 7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