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三國魏敦煌人。張恭子。漢末敦煌太守死,父恭行長史事,遣就詣曹操,請?zhí)亍?div id="bhvx7i3" class='inline' id='people_3721_0_2_comment'>至酒泉為黃華所執(zhí),劫以白刃不屈。魏文帝黃初中代恭為戊己校尉,后為金城太守。
就,戊已校尉張恭子。黃初中代恭為校尉,后為金城太守。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出張氏。遼西海陽人也。少以博學。游燕齊間。毀衣冠為沙門。通貫經論。后過江。講演。名動京師。吳郡張恭。請居閑居寺。晚憩虎丘寺。詮先于黃龍國造丈六金像。又于虎丘造人中金像。清確自守。居無儲畜。平昌孟顗。于馀杭立方顯寺。以延詮。而詮亦以嗜披覽。致雙瞽疾。既篤。常見所造二像在西壁。弟子法朗夢數人捧一金臺至。問之答曰。迎詮法師。旦果卒于臨安董功曹家。縣令阮尚之。使葬曰土山郭文舉冢右。
釋僧詮。姓張。遼西海陽人。少游燕齊遍學外典。弱冠方出家復精鍊三藏。為北土學者之宗。后過江止京師。鋪筵大講。化洽江南。吳郡張恭請還吳講說。姑蘇之士并慕德歸心。初止閑居寺。晚憩虎丘山。詮先于黃龍國造丈六金像。入吳又造人中金像。置于虎丘山之東寺。詮性好檀施周贍貧乏。清確自守居無兼幣。后平昌孟顗于馀杭立方顯寺。請詮居之。率眾翹勤禪禮無輟。看尋苦至。遂乃失明。而策厲彌精講授不廢。吳國張暢張敷譙國戴颙戴勃并慕德結交。崇以師禮。詮后暫游臨安縣投董功曹家。功曹者清信弟子也。詮投止少時便遇疾甚篤。而常見所造之像來在西壁。又見諸天童子皆來侍病。弟子法朗夢見一臺數人捧之。問何所去。答云。迎詮法師。明旦果卒。縣令阮尚之使葬白土山郭文舉之冢右。以擬梁鴻之附要離也。特進王裕及高士戴颙。至詮墓所刻石立碑。唐思賢造文。張敷作誄。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984—1071 【介紹】: 宋冀州人,字誠之。真宗景德二年進士。為安肅軍判官。屢薦為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西邊兵事起,以天章閣待制為陜西都轉運使。元昊求款附,存建言息兵役,反對攻討。后入知開封府。王則起事,坐失察降知汀州。又坐事奪職知池州,徙郴州。久之復職,以吏部侍郎致仕。卒謚恭安。全宋詩
全宋文·卷三三○張存(九八四~一○七一),字誠之,冀州(今河北冀縣)人。真宗景德二年(一○○五)進士,為安肅軍判官。天禧末,官殿中侍御史。仁宗康定元年(一○四○)遷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慶歷二年(一○四二),由知成德軍徙為河北轉運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六)。嘉祐二年(一○五七),以吏部侍郎致仕。神宗熙寧四年卒,年八十八。謚恭安(《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一司馬光《張恭撥公存墓志銘》)。《宋史》卷三二○有傳。
張存(九八四——一○七一),字誠之,冀州(治今河北棗強東北)人。景德二年舉進士。歷蜀州、趙州司理,遷安肅軍判官。天禧中,中身言書判科,改著作佐郎,知大名府朝城縣,歷京東、陜西、河北轉運使,戶部度支副使,陜西都轉運使,知延州、澤州、成德軍。入知開封府,降知汀州,奪職知池州,徙郴州。以吏部侍郎致仕,累遷禮部尚書。熙寧四年三月卒,年八十八,謚恭安。事跡詳司馬光《禮部尚書張公墓志銘》(《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七七),《宋史》卷三二○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