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舉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5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亦曰泰山吟行。喪歌。崔豹《古今注》曰:薤露、蒿里。并哀歌也。本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作悲歌。言人命奄忽如薤上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于蒿里。故有二章。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二章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呼為挽歌。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古今注》中?!逗鬂h書》周舉傳注?!段倪x》二十八挽歌詩注。《初學記》十四。《御覽》十二。又五百五十二作古辭?!稑犯娂范?。事類賦露賦注。合璧事類六十八。草堂詩箋二十四故秘詩注?!对娂o》六。又《文選》二十四贈白馬王彪詩注、《白帖》一、《御覽》九百七十七俱引首一句。)。
《后漢書》曰:周舉。字宣光。汝南汝陽人。姿貌短陋。而博學洽聞。為儒者所宗。故京師為之語曰:
五經(jīng)從橫。周宣光
⑴ ○《后漢書》本傳?!栋滋范?。《御覽》六百十五引東觀《漢記》。
北征(757年) 唐 · 杜甫
① 原注:歸至鳳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鳳翔東北,故曰北征。
引用典故:桃源 翠華 佳氣 微爾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一作危),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一作奉)辭詣闕下(一作閣門)怵惕久未出。
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jīng)緯固密勿。
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
揮涕戀行在,道途(一作路)猶恍惚。
乾坤含(一作合)瘡痍,憂虞何時畢。
靡靡踰阡陌,人煙眇蕭瑟(一作索)。
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
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
邠郊入地底,涇水中蕩潏。
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一作帶,一作載)古車轍。
青云動高興,幽事亦可悅。
山果瑣細,羅生雜橡栗。
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一作酸)齊結(jié)實。
(一作縹)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巖谷(一作谷巖)互出沒。
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
鴟鳥(一作梟)黃桑,野鼠拱亂穴。
夜深(一作中)經(jīng)戰(zhàn)場,寒月照白骨。
潼關(guān)百萬師,往者散(一作敗)何卒。
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
況我墮(一作隨)胡塵,及歸盡華發(fā)。
經(jīng)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jié)。
慟哭松聲回(一作迥),悲泉共幽(一作鳴)咽。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綻(一作才)過膝。
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
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一作短)褐。
老夫情懷惡,嘔泄(一作咽)臥數(shù)日(一作數(shù)日臥嘔泄)
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慄。
粉黛亦解苞(一作包),衾裯稍羅列。
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
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
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新歸且慰意,生理焉能說(一作脫)。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
仰觀(一作看)天色改,坐(一作旁)覺祅氣(一作氛)豁。
陰風西北來,慘澹隨回鶻(一作紇)。
其王愿助順,其俗善(一作喜)馳突。
送兵五千人,驅(qū)馬一萬匹。
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一作如)箭疾。
圣心虛佇,時議氣欲奪。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軍請深入,蓄銳(一作可,一作伺)俱發(fā)。
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
禍轉(zhuǎn)亡胡歲,勢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
憶昨(一作昔)狼狽初,事與古先別。
奸臣竟菹醢,同惡隨蕩析。
不聞夏殷(當作殷周)衰,中自誅褒妲。
周漢獲再興,宣光明哲
桓桓陳將軍,仗鉞忠烈。
微爾人盡非,于今國猶活。
凄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
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
園陵固有神,埽灑數(shù)不缺。
煌煌太宗業(yè),樹立甚宏達。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地配天而萬有生息。賢合圣而百常順序。巨唐六葉。明皇帝登寶位之廿一祀。得師文臣侍中文獻公□□階益□鏡照孟清陳力推□昭□□□□□□耀卿字子渙。河東聞喜人也。伯益裔孫非子。周封于秦。至桓公少子針。去國食采于晉。其邑曰。遂為氏焉。自針至□代祖□四葉昭義振□重(闕十一字)景仕周舉秀才富平縣令。大王父正。隋豐州司馬蘇州大總管府贊治。王父慎?;食?span id="sw1rip3"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3228", "poem_preface_1369373", "舉")'>舉秀才。授許州司戶。登明經(jīng)高科。遷□□郎□□□考守真。(闕九字)封尉太常博士詳正學士夏官員外成寧二州刺史。贈戶部尚書。公即尚書府君第三子也。初河東夫人之夢熊羆神(闕二十一字)第圣□中書判入等補麟臺正字。未幾。丁尚書府君憂。荼蓼之毀。禮不能節(jié)。服除調(diào)集。以太夫人有羸老之疾。乞闕官(闕十九字)翰累轉(zhuǎn)國子主簿詹府丞。太夫人捐館。莫□溢米哀憐滅性。制終。除河南士曹參軍。睿宗□嘗列宮寮。加朝散(闕二十一字)時謂淫雅不雜。而繩墨誠陳也。亟轉(zhuǎn)兵部郎中長安縣令。轂下涂多事并。刓弊相習。名迫□誤堅貞鮮遂。公更張其(闕二十字)月政稱神明。時宰有銜初丑正者。出濟州刺史。累換宣冀二州。清明愷悌。三郡一政。物皆饒阜。人不□欺。而濟陽信都(闕二十一字)除左庶子。仍領(lǐng)崇文館事。疾閒。復拜戶部侍郎。尋遷京兆尹。上曰。神都地有歸會豈□更宜處風化取則。付之于卿。公下車而(闕十四字)革□漁奪兼并者讓田而市義。穿窬椎剽。游惰苦窳。莫不耿禁令而卻走。視條經(jīng)而易業(yè)。明皇帝嘉器任□適每前席以聽。(闕十四字)糶貴幸活也上徵救人之術(shù)。公述陳王者損上益下。宅土中關(guān)內(nèi)之利。因奏鼎新漕運。以廣儲廩。置河□三門□崖集津倉(闕十四字)有陘東之積。中都有不涸之饋。功齊神化。利及億兆。逋負之徒。征徭之氓。追琢貞珉。諑謠仁智。今存于道左。明皇帝舉勞旌善。擢授(闕十四字)士天下轉(zhuǎn)運都使。尋遷侍中。加銀青光祿大夫。又以千畝五推之禮。加金紫光祿大夫。中書令張九齡奏請和爐??鈲公以為(闕十六字)夷州刺史楊□贓污詔下□寵仍杖六十。公以為郡守當父母百城。鞭□實□損□敬以流代死圣朝之典也。殘毀(闕十九字)河西隴右兩道節(jié)度公密疏曰。嘉連長□趫悍勁勇。闕于沈深計慮。矜功侮敵??治窗偃?。后果喪師失律。大起邊患。三者皆悉(闕十八字)藻□衡之動由其極齊□□□溥博幾□用有藏晦。中無磷淄。推功與能。??惡□違。皆所以載編簡而成乎表式。洽□聞而播(闕十五字)右仆射上嘗命畫工寫貌圖于凌煙閣。手制曰。所謂傳神。國之故事。自武德至是。宰輔一百八十七人。登丞相左右揆其一其(闕十六字)盈□若虛貴而佳卑。衣無華?。食不珍異。正考父之益恭。晏平仲之矯時。蘧瑗之暮夜匪懈。孫□之衣衾不飾。取類前志。我無愧心。(闕十六字)蓍蔡俱與公結(jié)金石之契?!酢酢趼芍跬酢跷妒艦檠榔谝病ㄖ兄?。孰主大爐。難老不錫。曷云輔善。以天寶三載七月十八(闕十九字)震悼罷朝。贈太子太傅。謚曰文獻。以其年十月。歸葬絳州稷山縣姑射山之陽尚書府君塋東四里。有子八人。遂泛淑綜延(闕十九字)漢數(shù)□□□豈德祖同歟綜皋最知名。綜官至吏部郎中。皋官至給事中郎中。淑吏部侍郎。佶京兆少尹。武給事中?!踔G議(闕十九字)聞之益于□詞推麗則之雄。由不及道。嘗踐門閫。功德儀刑。將垂芳于不朽。發(fā)揮鉆仰。孰授簡之當仁。銘曰。
日月貞明,洪鈞造物。
股肱匡戴,宏化陰騭。
于赫明皇,追蹤昔王。
聿求仁哲,俾闡昭光。
文獻膺時,慶霄未□□□四靈(闕十七字)世風流慶存。
翼子貽孫,江海華藻。
圭璋后昆,靈源之上。
姑射之下,宰府兆域。
□曹松槚,照燭葳蕤。
崢嶸豐碑,絳□□□馨稷(下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844年8月) 唐 · 李德裕
四言詩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御極之五載。氣應天和。德感人心。朝廷四方。咸一于正。以精蕩祲。以道勝殘。故得風雨時若。螽螟歲息。銷蓬孛為休氣。驅(qū)戎狄為懷人。北荒堅昆。重譯而至。厥有窘伐憑阻。弄兵陸梁。韋顧既伐。夙沙自縛。武功既成。休德昭明。前古未聞百王莫致之事。皆葳蕤于圖諜矣。皇上以為大禹敘九疇。敬五事。豈不曰貌恭則莊。視明則正。予欲作繪傅照。審其儀形。且夫圣人潛心于天。以通神明。先定其神。而萬物理矣。昔之訪具茨。期姑射。在此而已矣。況乎廣成之戒抱一。元元之去多欲。予所貴道。良謂是矣。豈眩夫系風之言。奇彼淖冰之術(shù)。從偓佺之所珍。遺堯舜之令名也哉。于是圖輕素。寫良金。擬鑒形于止水。若凝視于清鏡。五彩既彰。穆穆皇皇。居列仙之館。近元祖之光。蓋以昭燕翼之謀。顯丕承之德矣。臣聞古之至圣。必有奇相。是以黃熊之瑞。應于龍體。赤精之符。協(xié)于圖表。頎然而長。文王所以王天下也。體貌多奇。漢高所以威海內(nèi)也。然則繪事之微。極于惟肖。至于天光晬清。日華明潤。非可圖也。庶彷佛焉。末臣奉詔。敢飏言曰。
唐運中興,天授大君。
軒耀其武,堯煥其文。
北伐獫狁,朔漠銷氛。
西伏堅昆,稽首稱臣。
祲生壺關(guān),盜起河汾。
沈機先物,雄斷解紛。
克定偫慝,竟全大勛。
八表既寧,萬機益勤。
爰命彩繪,載模天真。
昆閬仙岑,峻極秋旻。
蓬瀛白日,光照清晨。
涵育如天,尊嚴若神。
輝赫絪缊,為龍為云。
圣作物睹,禎祥以臻。
宣光孕靈,虞熙載甄。
政建中和,金聲玉振。
太階既平,廟器乃陳。
化下以德,持盈以仁。
四瀆宗海,眾星拱辰。
億萬斯年,藻朗日新。
露彩呈祥。厥狀非一。
表四方之具慶。故五色而俱出。
間朱青以騰文。雜元黃而成質(zhì)。
則沐圣澤者疇敢不祇。被湛恩者罔有不率。
大化式孚。瑞物斯睹。
究其原兮則一。分其色兮惟五。
曖空之際。若麗非煙之祥。
潤塊之時。如啟建侯之土。
坤化無方。至精宣光。
且見凝夫渥彩。孰云晞以朝陽。
雖有本于三光。三光不得不比。
諒無當于五色。五色不得不彰。
豈直超絳雪。掩元霜。
空挹瀼瀼之靈氣。酌湑湑之神漿。
始也結(jié)以成形。自東方而轉(zhuǎn)色。
今也出于恊慶。猶上天而降康。
則知時在中和。何物不樂。
超飛走而為瑞。與風雨而咸若。
不資揭以金莖。寧假承于瓊爵。
鍊石初染。狀媧皇之補天。
鴛瓦才沾。類彩鳳之巢閣。
在漢武時。方朔陳詞。
涉吉云之異境。得五露之靈滋。
曷若我后統(tǒng)寰海之有截。應天地之無私。
包眾瑞之備矣。選列辟而觀之。
自然陰陽降祉。天人合應。
吸沆瀣延楚客之情。詠厭浥動詩人之興。
若以彼而方此。曾不得侔色而揣稱。
春賦 北宋 · 吳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玩柔風兮韶景,眷芳節(jié)兮嘉時。
勾芒兮太皞,乘震兮執(zhí)規(guī)。
遒人遵路以徇鐸,太師奉職而陳詩。
候當振蟄,時將釁龜。
或以命樂正而習舞,或以敕獄吏而決辭。
爾其舉正于中,履端于始。
瞻青旂之在御,見斗杓之東指。
農(nóng)祥晨正,土膏脈起。
望三素之云,飲八風之水,既布令于五時,復傷心于千里。
風已解凍,魚方上冰。
戴勝降桑而翔集,王雎鼓翼以嚶鳴。
若夫孔門浴沂之詠,老氏登臺之樂,知盛德之在木,見平秩于東作。
雨潤榆莢,云飛白鶴,既薦鮪以乘舟,亦先雷而奮鐸。
若乃佩蒼璧,施土牛,其祀戶,其兵矛。
至若?樹初頒,含桃始薦。
舉此青幡,戴之?燕。
渟神水以釀酒,用桃花而靧面。
亦復歌《豳》詩,舞云翹。
后妃之穜稑初獻,東宮之琴瑟方調(diào)。
亦云候?qū)偾嚓枺瑲鉂u東陸,食以蓬餌,飲之漿粥,進彼柔良,去其桎梏。
復聞青鳥司啟,玄鳥司分,萬物孚甲之際,精華結(jié)紐之辰,可以論爵賞之序,可以流寬大之恩。
東郊方見于朝日,靈臺靡忘于書云。
既而日已載陽,時惟獻歲,必埋胔而掩骼,亦行慶而施惠。
祭馬祖而祀高禖,薦鞠衣而修蠶器。
元日祈谷,東郊迎氣。
女夷鼓歌,土人秉耒。
若乃三朔三元,時惟正始。
進椒花以獻壽,酌白獸以言事。
設(shè)五木之湯,列五辛之味。
戴憑重席而譚經(jīng),江夏舉衣而告瑞。
畫雞葦索以皆陳,柏酒桃湯而具備。
放邯鄲之鳩,獻凋胡之米。
或懸羊而磔雞,或獻琛而執(zhí)贄。
斯謂上日,四時肇啟。
至其元日,命社以祈農(nóng)祥。
伊句龍之所主,在水土而允臧。
漢祖治榆而事著,陳平分肉而道光。
實以陰而主殺,豈伐樹以斯亡?
亦以封土達氣,報本返始,或為群姓而立,或以百家共置。
爾其寒食之節(jié),禁火藏煙。
斗雞蹋鞠,佐以鞦韆。
桐華始秀,榆火將然。
古有司烜之禁,俗有介推之言。
周舉之書已布,而魏武之令方傳。
又有暮春之首,布和之辰。
臨流高會,禊飲斯陳。
過平陽之第,臨薄洛之津。
集彼張裴,玩茲洧溱。
復有蕙肴輕泛,犢車見尋。
周公之城洛邑,秦昭之受水心。
或執(zhí)蘭而容與,或暴藥以沉吟。
天淵則壇名積石,華林則堤號千金。
叢花繞練以凝望,流鶯滿枝而轉(zhuǎn)音。
斯并著于時令,故存之于翰林。
聘既盡禮,享難極恭。
儼多儀而將事,發(fā)和氣而盈容。
庭實序陳,嘉奉辭之遜悅;
賓榮改觀,知飾貌之肅雍。
古之諸侯。
交于鄰國,其聘也,圭璋以申信;
其享也,璧琮以往德。
信莫如固,則示之誠愨;
德莫如厚,則諭之文飾。
然而誠愨難以見,故嚴其狀貌;
文飾易以明,故逞其顏色。
儀不及物,諒君好之益隆;
和以宣心,何天機之自得?
想夫肅肅宗廟,颙颙國賓,能曲直而赴節(jié),毋怠荒而亂倫。
鞠躬之慎也,豈不誠善?
致享之歡也,吾無所因。
奉幣入門,有舒揚以率己;
升堂受命,靡促數(shù)以臨人。
然則隆殺者,禮之不同;
文質(zhì)者,儀之可象。
致辨異于賓主,戒猥并于聘享。
曩子襲而今子裼,見美可推;
正爾容而悅爾顏。
參和足仰。
且夫臣之致使也,過恭而奚害;
客之結(jié)好也,非嚴而何觀?
蓋夫弛張者,所以為文武之道;
茂悅者,所以昭邦國之歡。
寶四器以同升,禮盛則文縟;
率眾介而將事,心廣而體胖。
是以上不為蹜蹜之矜,下不為愉愉之盛,先私覿以致獻,聳溫顏而承命。
上觀《儀禮》,周公舉此而著經(jīng);
近察魯《論》,仲尼法之以行聘。
豈非厚恩惠者,享不可以闕;
遠暴慢者,色不可以輕?
必在修采章而時當,和體貌而躬行。
且異祭祀于神,專尚恭之說;
會同于國,擅主詡之名。
此蓋盛升降以示人,踐形色而在我,濟君靈于輯睦,戒臣節(jié)于輕惰。
夫如是,享禮之有容,奚適而非可?
次韻三舍人省上(1087年3月29日) 北宋 · 蘇軾
紛紛榮瘁何能久,云雨從來翻覆手。
恍如一夢墮枕中,卻見三賢起江右。
嗟君妙質(zhì)皆瑚璉,顧我虛名但箕斗。
明朝冠蓋蔚相望,共扈翠輦朝宣光
武皇已老白云鄉(xiāng),正與群帝驂龍翔,獨留杞梓扶明堂。
⑴ 曾子開、劉貢父、孔經(jīng)父,皆江西人。
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其二 (1093年9月) 北宋 · 蘇轍
五言律詩
約己心全小,寬民德有馀。
外家恩澤少,先后禮容虛。
原廟因前室(自注:有司將筑神宗皇帝神御,有詔:自處治隆,以成就宣光。),中朝避冊書
功名不勝紀,四謚嘆猶疏。
⑴ 自注:有司每以章獻太后故事為請,德音輒深自菲薄,不敢當而止。
⑵ 自注:頃歲將受冊寶,當御前殿,謙避不欲,遂退即后殿而已。
⑶ 自注:近以四謚進呈,上嘆曰:太皇太后盛德,豈四謚所能盡。
共 5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