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涂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鄧州南陽人,小字阿灰。侍郎張祎子。工詞。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小字阿灰。
排行五十,南陽(今屬河南)人。
曙文章秀麗,才名頗著。
僖宗中和初,赴西川應舉,時人皆呼為“將來狀元”,曙亦以此自負。
然是年竟未第,至昭宗大順二年(891)方登進士第。
與詩人崔涂、杜荀鶴有交往唱酬。
曾任拾遺,官至右補闕。
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一一、卷一二,《北夢瑣言》卷四、卷八,《唐詩紀事》卷六六。
全唐詩》存詩1首,詞1首,分為二人,誤。
宋吳幵《優(yōu)古堂詩話·沿襲不失為佳》條尚錄有其《途中聞蟬》詩4句。
《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謝鯉魚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謝鯉魚(1892~1959),字溪秋,號竹軒,晚年使用南吼、易暢等筆名。
臺南市人。
父親謝四圍白手起家,成為郡城巨富。
兄弟四人,長兄謝友我為文秀才,次兄謝群我為武秀才,三兄謝石秋亦為文秀才。
謝氏六歲時從當?shù)厮奕宀虈兆x漢文,十四歲已有優(yōu)秀的漢詩作品,為人所稱道。
與三兄謝石秋(籟軒)、侄子謝國文(星樓)并稱「南社三健將」;進士許南英亦稱許之為「謝家三寶樹」。
大正四年(1915)與謝國文相偕往日本神戶留學。
大正七年(1918)結(jié)識前往日本的中國革命者胡漢民、馬君武、何香凝,常有詩作往來唱和。
抵日之初,先就讀于禮山中學,又于大正九年(1920)入日本中央大學預科就讀,大正十四年(1925)經(jīng)濟學部卒業(yè)。
在學期間自行研讀中國諸子百家,所作漢詩風格豪邁,發(fā)表于《臺南新報》、《臺灣青年》、《臺灣民報》。
曾參加「東寧會」,與吳三連、丘念臺、翁瑞淡等人有深交。
昭和六年(1931)滿州事件發(fā)生后,謝氏積極研究漢方醫(yī)學,對針灸之術(shù)尤有心得;昭和十六年(1941)加入「留東詩友會」,與林獻堂、甘文芳、高天成等人,互動頻繁。
戰(zhàn)后,因二二八事件之故,對國民政府至感失望,曾組織「僑日臺灣省民和平促進會」,希望爭取臺人的權(quán)益和尊嚴,可惜未能成功。
民國四十八年(1959)四月十五日病逝于日本同和病院。
謝鯉魚生前并無作品刊行,逝后,子嗣謝國雄搜集其生平詩文作品,編為《謝溪秋??詩????》,于昭和三十六年(1961)刊印,其中錄有古典漢詩四十五題、五十一首。
此外,臺南文史專家盧嘉興于民國五十九年(1970)曾撰〈清末遺儒臺南謝氏昆仲文武秀才〉一文,因謝汝川、黃天橫、謝國棟諸先生在資料上的協(xié)助,又增補了謝鯉魚早年詩作二十七題、三十一首。
以下即據(jù)此二種資料進行編校。
(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