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
- 班固
- 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 幽通賦
- 梁竦
- 吳荒萌其已殖兮,可信顏于王廬? 悼騷賦
- 崔骃
- 濱曲洛而立觀,營高壤而作廬。 大將軍臨洛觀賦
- 張衡
- 安和靜而隨時(shí)兮,姑純懿之所廬。 思玄賦
- 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 歸田賦
曹魏
西晉
- 向秀
- 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 思舊賦
- 張華
- 隨陰陽之開闔,從時(shí)宜以卷舒,冬奧處于城邑,春游放于外廬。 歸田賦
- 傅咸
- 庶所乞之克從,永收跡于蓬廬。 申懷賦
- 左思
- 營新宮于爽塏,擬承明而起廬。 蜀都賦
- 千乘為之軾廬,諸侯為之止戈。 魏都賦
- 潘尼
- 抗余志于浮云,樂余身于蓬廬。 釣賦
- 阮瞻
- 蔭朝云而為蓋,托茂樹以為廬。 上巳會(huì)賦
西涼
- 李皓
- 想孔明于草廬,運(yùn)玄籌之罔滯,洪操槃而慷慨,起三軍以激銳。 述志賦
東晉
- 孫放
- 尋陽郡南有廬山,九江之鎮(zhèn)也。 廬山賦
南梁
北魏
- 陽固
- 憲服弊于陋巷兮,蘊(yùn)六藝于蓬廬。 演賾賦
北周
- 庾信
- 余有數(shù)畝弊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fēng)霜。 小園賦
- 觀受釐于宣室,賦長楊于直廬。 小園賦
唐
- 呂牧
- 彼所恃而有待。假經(jīng)籍為蘧廬。 書軸賦
- 呂镈
- 茲焉在列。我是以紀(jì)庭廬之位。 玉書賦
- 李德裕
- 就東山而結(jié)廬。 知止賦
- 陸龜蒙
- 率幽憂之情抱。將退伏于林廬。 自憐賦
中唐
北宋
- 吳淑
- 鯤鵬之所變化,神仙之所宅廬。 海賦
- 荊軻之渡易水,細(xì)君之入穹廬。 歌賦
- 宋祁
- 彼草樓列仙之館,像設(shè)梵王之廬,豚蹄種祠之托,鱗長九淵之居,皆祠官之細(xì),祀族之馀。 圜丘賦
- 晁補(bǔ)之
- 往者其不可及兮,曷不從子之廬? 求志賦
- 張耒
- 故吾守此敗廬,其固比夫河山。 蘆藩賦
- 趙鼎臣
- 拿三國以等競,角蝸牛之所廬。 鄴都賦
- 溯愛日以擇地,得幽人之所廬。 寄傲齋賦
宋
- 李綱
- 覽魏子之遺躅,訪劉公之舊廬。 武夷山賦
- 胡寅
- 結(jié)湘云以為廬兮,攬明月而為袂。 原亂賦
- 衛(wèi)道愀然曰:丘壟所以不忍離,而先人之敝廬庸葺,而世業(yè)之常產(chǎn)所不可不治也。 送吳郛賦
- 晁公溯
- 所以赴江流而不悔,其何愛于弊廬! 屈原宅賦
南宋
- 陳造
- 盻山凹之室廬,紛語笑之耕樵。 志喜賦
- 倚北戶以微睇,儼桑枌之弊廬。 淮海樓賦
- 薛季宣
- 若夫溷坑圊廬,青蠅每集。 蛆賦
- 陳巖肖
- 泛富春之極浦,過桐君之所廬,山環(huán)翠而繚繞,溪瀉練以縈紆。 釣臺(tái)賦
- 王炎
- 其在武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廬。 夏日郊行賦
- 獨(dú)德人之結(jié)廬,卻市聲而無嘩。 林霏賦
- 招釋子于匡廬之阜,呼酒徒于香林之灘。 中隱賦
- 洪咨夔
- 五十弓兮野園,數(shù)百武乎破廬。 老圃賦
- 真德秀
- 玉溪先生結(jié)廬章泉之上垂七十年,無軒冕之累己,有簞瓢之樂天,揭魚計(jì)以名亭,紹祖風(fēng)于圃田。 魚計(jì)亭后賦
- 程公許
- 哭匍匐以無因兮,塊獨(dú)茹哀于廬處。 幽思賦
- 劉克莊
- 余白水之瀑兮,雄偉豈減于廬阜。 柳州白水瀑泉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