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系統(tǒng)將對詩句按該字在句中的位置分類顯示。

東漢
  • 張衡
  • 列瀛洲與方丈,夾蓬萊而駢羅。 西京賦
南梁
北宋
  • 吳淑
  • 荷蓧曾見于丈人,吹火仍聞于太一。 杖賦
  • 潰金堤之千丈,結(jié)喪車之四隅。 蟻賦
  • 蔡襄
  • 子敬能作方丈字。 題王獻(xiàn)之書洛神賦
  • 陳襄
  • 建靈旗之五丈,排法駕于六龍。 咸陽宮賦
  • 蘇轍
  • 回東望夫修隆兮,隱高原曰五丈。 登真興寺樓賦
  • 張耒
  • 嗟我居之卑湫兮,束視聽于尋丈。 雨望賦
  • 予視世之賤丈夫方奔走勞役,守塵壤,握垢穢,嗜之而不知厭。 超然臺賦
  • 李廌
  • 世家古鄭,故自以為太華逸民,而均陽乃南鄉(xiāng)古郡,于是設(shè)平陵丈人為對問,以賦其事云。 武當(dāng)山賦
  • 趙鼎臣
  • 亦不出于函丈之席,而數(shù)楹之地也。 學(xué)古堂賦
南宋
  • 王十朋
  • 木則楓梃千丈,松封五夫,桐柏合生,檫棐異隅,文梓楩楠,櫟柞櫧榆。 會稽風(fēng)俗賦
  • 曾協(xié)
  • 得閒地之函丈,遠(yuǎn)莫待于種木。 植菊賦
  • 釋居簡
  • 又若堵立十丈于蓬萊千仞之巔,北枝奔而不殿,南枝徐而不先。 梅屏賦
  • 劉克莊
  • 后得西淙千丈之瀑于吾里兮,尤澎湃而奔注。 柳州白水瀑泉賦
  • 蔡渤
  • 須臾客退,舉似其主曰:方壺下圓嶠一等,此去非特尋丈矣。 圖嶠賦
  • 白玉蟾
  • 周回八百馀里,高聳萬八千丈。 天臺山賦
宋末元初
  • 劉黻
  • 挹濂溪之函丈兮,會宇宙之春意。 遂志賦
  • 胡次焱
  • 浮波心兮百丈之龜,臥水面兮千尺之虹。 步瀛橋賦
  • 金驲孫
  • 惟彼銀橋千丈。 游月宮賦
  • 樸祥
  • 仰面幾千萬丈兮。 登泰山小天下賦
  • 初若翩于尋丈,忽欲凌乎希夷。 哀大鳥
  • 沈義
  • 斑陸離其袤丈兮。燦玉燭之光芒。 臘前三白賦
  • 崔演
  • 初積累于分寸,漸?漫于尋丈。 
  • 樸光前
  • 嗟無入而不自得,此真所謂大丈夫者也。 大丈夫賦
  • 驅(qū)籥翟兮御丈戟,計蓋出于窮蹙。 鮑石亭賦
  • 李珥
  • 凋百草其已零,秀孤松兮幾丈。 鏡浦臺賦
  • 河受一
  • 恨余生之稚愚,衣未摳于函丈。 東征賦
  • 許筠
  • 矚頭陀之萬丈兮,臨五十之瓊流。 竹樓賦
  • 子輿曳履兮丈人抱甕,圣不必庸兮賢不必用。 北歸賦
  • 吳兆騫
  • 乍成船于百丈,或如甕于十尋。 竹賦
  • 金錫胄
  • 徵依附之妙論,恍承誨于函丈。 對床談天地賦
清末民國初
  • 金允植
  • 乃至崇岡揭丈尋之材,重泉多夭句之萌。 苦寒賦